[实用新型]电固体蓄热设备与电极锅炉结合的供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40746.1 | 申请日: | 202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57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贾春良;王擎;钟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卓越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1/00 | 分类号: | F24D11/00;F24D13/04;F24D19/10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姜宏艺 |
地址: | 26400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蓄热 设备 电极 锅炉 结合 供暖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固体蓄热设备与电极锅炉结合的供暖系统,第一换热器通过第一管和第二管连接电固体蓄热设备,还连接用于向用户端输送供暖热水的第四管以及用于用户端回水的第五管;第二换热器通过第八管和第九管连接电极锅炉,还通第三管连接所述第四管并通过第六管连接所述第五管。采用电固体蓄热设备将低谷时段电能转换成热能储存,在峰电时段放热进行供暖;并采用电极锅炉设备,对于低谷时段需要供热的建筑直接进行供暖,此时电固体蓄热设备只进行蓄热运行。能够充分利用夜间电网过剩的低谷电能进行蓄热,白天高峰时进行供暖,充分利用低谷电价优势,降低了运行费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电固体蓄热设备和电极锅炉提供热源的供暖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低谷时段电价蓄热进行大规模供暖的供暖系统,主要用于大面积建筑冬季供暖,也可用于工业蓄热、电厂调峰及风力发电供暖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可用于低谷电蓄能采暖的装置主要有电极式热水锅炉和固体电蓄热设备,它们各有优缺点,单独用于低谷电蓄能大面积采暖并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原因是:电极锅炉优点是设备造价低、使用寿命长、综合能效高(99.5%以上),缺点是电极锅炉本身不具备蓄能功能,如果蓄能需要另外配置蓄能水罐,大容积蓄水罐只能采用非承压罐,蓄热温度不能高于95℃,大面积采暖需要供暖温度较高(通常不低于80℃),因此水罐蓄热可利用温差很小,造成整个电极水蓄热系统造价过高、占地面积过大,用于低谷电蓄能采暖不经济甚至不可行。固体蓄热设备本身具备蓄能功能,蓄能密度高,适于大面积低谷电蓄能采暖。固体蓄热设备因需要热空气作为热交换介质,风机耗电及保温损失造成热效率不高于96%,同时热合金作为电热元件,使用寿命一般不高于20000小时,电蓄热设备造价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固体蓄热设备与电极锅炉结合的供暖系统,将电加热式固体蓄热设备和电极锅炉进行有机组合,利用各自优势,为系统安全、运行可靠并且经济合理的大面积供暖提供技术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电固体蓄热设备与电极锅炉结合的供暖系统,包括电极锅炉和电固体蓄热设备,还包括用于向用户端输送供暖热水的第四管以及用于用户端回水的第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分别通过带有控制阀的第一管和带有控制阀的第二管连接所述电固体蓄热设备的出水口和进水口,第一换热器还分别通过控制阀连接所述第四管和第五管;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分别通过带有控制阀的第八管和带有控制阀的第九管连接所述电极锅炉的供水端和回水端,第二换热器还通过带有控制阀的第三管连接所述第四管并通过带有控制阀的第六管连接所述第五管。
优选地,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制软化水设备,该制软化水设备的进水口连接有用于接入自来水的第七管,该制软化水设备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有低位软化水箱和高位软化水箱;其中高位软化水箱与所述第九管相连接;其中低位软化水箱通过第三泵连接所述第五管。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上连接有第一泵用于为电固体蓄热设备与第一换热器之间的水循环提供动力;第五管连接有第二泵用于为用户端循环水环提供动力;所述第九管连接有第四泵用于为电极锅炉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的水循环提供动力。
优选地,所述第九管分别连接有定压装置和加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固体蓄热设备将低谷时段电能转换成热能储存,在峰电时段放热进行供暖;并采用电极锅炉设备,对于低谷时段需要供热的建筑,直接利用低谷电能进行供暖,此时电固体蓄热设备只进行蓄热运行。能够充分利用夜间电网过剩的低谷电能进行蓄热,白天高峰时进行供暖,充分利用低谷电价优势,降低了运行费用;系统利用低谷时段供暖也起到了电网削峰、调峰的作用。(2)本实用新型系统增加了电极锅炉设备,大大降低了系统初期投资,节省了供热站占地面积,提高了系统供暖的安全性和调配行。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卓越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卓越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407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