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无线传感器编码的电子编码卡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27531.6 | 申请日: | 2022-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43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田;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郭莹莹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无线 传感器 编码 电子 | ||
一种用于无线传感器编码的电子编码卡,属于安全监测技术领域。该产品可以方便快捷地更改传感器的编号,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与配置软件,操作简单,适用于多种工作条件。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NFC线圈、存储芯片电连接,主控芯片负责处理通过NFC天线发送和接收到的数据,主控芯片、NFC线圈和存储芯片均设置在卡片外壳内,并在卡片外壳的正面上开设有防反接凹槽,在卡片外壳的背面上设置多个金属触点,用于与外部传感设备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无线传感器组网时编码区分的问题,可以实现对传感器进行快速编码区分,并且后期可以按照需要随时更改传感器编号等信息,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与配置软件,操作简单,适用于多种工作条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无线传感器编码的电子编码卡。
背景技术
在实际的监测项目中,往往涉及多个传感器的协同使用问题,多个传感器可能是相同类型的,也可能是不同类型的,相同类型的传感器布置的位置不同,测量到的数据也会有所不同。如何有效区分各个传感器的测量数据是测量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以往的解决方案中,往往是利用采集设备的不同通道加以区分,然而采集设备的通道数目是有限的,传感器数目过多时往往需要增加采集装置的数量,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大大增加系统成本,而且传感器与采集设备必须通过有线的方式连接,极大地限制了传感器的布置距离。除此之外,其他的技术则是直接将传感器编号等信息固化到传感器硬件或程序中,这样的传感器编号往往是不可更改的,即使可以更改也需要使用专门的配置软件,结合相应的配置工具,这样的做法显然不方便实际的应用,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的配合,使用不够灵活。
在实际的测量项目中,往往需要多种类型的传感器进行组网测量,如何有效的区分各个类型的传感器以及相同类型传感器编号是测量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有效的区分涉及到后期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传感器更改编号复杂与不适合实际应用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用于无线传感器编码的电子编码卡,该产品可以方便快捷地更改传感器的编号,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与配置软件,操作简单,适用于多种工作条件。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无线传感器编码的电子编码卡,包括卡片外壳、NFC线圈、主控芯片、存储芯片及多个金属触点;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NFC线圈、存储芯片电连接,主控芯片负责处理通过NFC天线发送和接收到的数据,主控芯片、NFC线圈和存储芯片均设置在卡片外壳内,并在卡片外壳的正面上开设有防反接凹槽,在卡片外壳的背面上设置有与主控芯片电连接的多个金属触点,用于与外部传感设备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无线传感器组网时编码区分的问题,可以实现对传感器进行快速编码区分,并且后期可以按照需要随时更改传感器编号等信息,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与配置软件,操作简单,适用于多种工作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子编码卡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子编码卡背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子编码卡侧面示意图;
其中:1、NFC线圈;2、主控芯片;3、防反接凹槽;4、存储芯片;5、电源正极VCC触点;6、时钟CLK触点;7、卡片检测DP触点;8、电源负极GND触点;9、数据IO触点;10、复位SP触点;11、卡片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275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电力载波通讯的智能临时配电箱
- 下一篇:一种智能床及智能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