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温度监控功能和EMC滤波的隔离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508960.9 | 申请日: | 2022-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62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李贵生;杨友凯;王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汇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G4/258 | 分类号: | H01G4/258;H01G4/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余莹 |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度 监控 功能 emc 滤波 隔离 金属化 薄膜 电容器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温度监控功能和EMC滤波的隔离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组件,包括外壳、正极铜排、负极铜排、电容芯子、温度传感器以及EMC滤波组件;所述电容芯子包括金属化膜,所述金属化膜上设置有若干沟槽将金属化膜分割成若干子区域,金属化膜子区域之间通过熔断丝连接;EMC滤波组件包括两组共模电容、一个差模电容和磁环;温度传感器包括采样头、引出线以及连接头,采样头位于负极铜排或者正极铜排上,引出线连接采样头以及连接头,引出线端部伸出外壳,连接头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过度自愈的发生,对电容器的安全性做管理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设置一种带温度监控功能和EMC滤波的隔离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组件。
背景技术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具有自愈性能,其发生机理为:金属化有机薄膜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介质存在的薄弱区域(如孔洞,疵点)产生击穿,击穿瞬间产生的热量使金属电极层消失,形成绝缘区,恢复开路状态。自愈特性可以延长薄膜电容器的使用寿命,但过度自愈或能量较大的自愈,如发生连续多层自愈甚至雪崩击穿等。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在自愈时产生的高温会使有机塑料薄膜发生收缩变形甚至熔融碳化,较高的环境温度和薄膜电容器工作时无功功率产生的热量,可能会使电容器内部温度超过允许范围(聚丙烯薄膜允许的105℃)而发生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避免过度自愈和温度过高的薄膜电容器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温度监控功能和EMC滤波的隔离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组件,包括外壳、正极铜排、负极铜排、电容芯子、温度传感器以及EMC滤波组件;所述电容芯子包括金属化膜,所述金属化膜上设置有若干沟槽将金属化膜分割成若干子区域,金属化膜子区域之间通过熔断丝连接;所述电容芯子位于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之间,电容芯子端部分别焊接在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上,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设置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所述EMC滤波组件包括两组共模电容、一个差模电容和磁环,共模电容一端连接负极铜排或者正极铜排,另一端连接接地端子,差模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负极铜排和正极铜排,磁环套装在输入端子外侧;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位于外壳中,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伸出外壳,外壳中还设置有环氧树脂层用于密封;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采样头、引出线以及连接头,采样头位于负极铜排或者正极铜排上,引出线连接采样头以及连接头,引出线端部伸出外壳,连接头用于连接外部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上分别设置有三个输出端子用于连接IGBT,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上的输出端子一一对应且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电容芯子包括喷金层以及两层金属化膜,两层金属化膜错开设置并且卷绕成柱形,金属化膜一边与喷金层连接,另一边设置条形空白区;在金属化膜上设置有若干“T”型沟槽,“T”型沟槽连通条形空白区。
进一步的,相邻“T”型沟槽之间还设置有条形沟槽。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将薄膜活动区分割成若干小区域,该小区域通过熔断丝连接,当活动区自愈能量超过设计值时,熔断丝断开,从而避免过度自愈的发生;采用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利用其电阻值随温度上升而下降的原理,通过测试电阻值而感应温度,当温度过高时,降低电容器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对电容器的安全性做管理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容芯子的卷材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汇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汇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089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