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三边封胶显示模组的漏光检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06527.1 | 申请日: | 202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06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凤龙;郑宇成;傅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同兴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G01M1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冯建华;徐方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新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三边 显示 模组 漏光 检验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三边封胶显示模组的漏光检验装置,包括载板,载板上设有用于放置显示模组的凹槽,凹槽的中央设有凸台,显示模组放置在凸台上,凹槽朝向显示模组左边的内侧面设有左侧反光镜片,凹槽朝向显示模组右边的内侧面设有右侧反光镜片,凹槽朝向显示模组前边的内侧面设有前侧反光镜片。本实用新型在点亮产品的同时可以观察到产品侧面的漏光情况,有助于作业员提高效率。在产品的左侧、右侧与前侧均设有反光镜片,因此能完整观测产品三个侧边的漏光情况。用于放置产品的凸台面积小于产品的面积,因此可以将产品的侧面检测点完全露出,观察产品的侧面时不必移动产品,减小因频繁取放产品造成的连接不良及破片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模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三边封胶显示模组的漏光检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模组生产过程中的出货检验程序中,需要对产品进行点亮测试,检验屏幕是否能被正常点亮。点胶处容易漏光,由于模组的点胶处一般位于产品背面、顶边和左右两条侧边上的LCM与CG连接处,因此正常点亮屏幕时无法直接观测到,需要特别对产品进行侧面漏光检验。
公开号为CN20856823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屏幕模组分层漏光检测的取像装置及其检测系统,其包括:底板100、限位组件200及反射组件300,底板100上设置有屏幕放置区110,屏幕放置区110用于放置需要进行检测的屏幕模组30,然后通过限位组件200及反射组件300对屏幕模组30进行位置限定。限位组件200包括四个限位块210,四个限位块210分别设置在屏幕放置区110的四个对角位置处,从而将屏幕放置区110的四个对角位置进行限定。反射组件300包括第一反射条310、第二反射条320、第一反射片330及第二反射片340,第一反射条310与第二反射条320分别设置在底板100上,且第一反射条310与第二反射条320分别位于屏幕放置区110的两侧,第一反射条310靠近屏幕放置区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反射面,第一反射片330安装在第一反射面上,第二反射条320靠近屏幕放置区11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反射面,第二反射片340安装在第二反射面上,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分别相对所述底板呈倾斜设置。当对应的光学检测设备对屏幕模组30进行检测时,如果屏幕模组30存在分层漏光的缺陷,那么一部分光线会从第一反射条310与屏幕模组30之间的反射间隙反射出来,此时,通过安装在第一反射条310的第一反射面上的第一反射片330对漏光的光线进反射操作,从而能够将漏光的光线反射到光学检测设备上,由此通过光学检测设备就能检测屏幕模组30是否存在分层漏光的不良。同理,第二反射条320与第二反射片340检测屏幕模组30另一侧的漏光不良。
该方案有如下缺陷:
1、反射面的视角无法完全覆盖屏幕模组的三个侧边,因此无法完整观测模组三个侧边的漏光情况;
2、屏幕模组四角的限位块会遮挡住部分点胶处,若被遮挡的部位漏光则无法被检测到;
3、点亮后的屏幕正面发出的光线会影响侧面漏光的判读。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三边封胶显示模组的漏光检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三边封胶显示模组的漏光检验装置,包括底板以及设于所述底板上的载板,所述载板上设有用于放置显示模组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中央设有凸台,显示模组放置在所述凸台上,所述凹槽朝向显示模组左边的内侧面设有左侧反光镜片,所述凹槽朝向显示模组右边的内侧面设有右侧反光镜片,所述凹槽朝向显示模组前边的内侧面设有前侧反光镜片。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的左侧、右侧和前侧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用于固定显示模组。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的面积小于显示模组的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同兴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同兴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065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创外科用新型取骨钳
- 下一篇:钢渣用压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