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内培养气体采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498220.1 | 申请日: | 2022-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33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 发明(设计)人: | 郭振;王迎国;惠微;王欢元;李娟;孙增慧;曹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 |
| 代理公司: | 陕西增瑞律师事务所 61219 | 代理人: | 孙卫增 |
| 地址: | 71002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 培养 气体 采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培养气体采集装置,属于土壤微生物呼吸代谢气体采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气体采样室其内置有土壤培养装置;气体收集室用于收集采集到的气体;第一气体循环管、第二气体循环管的两端均分别与气体采样室和气体收集室连通,两个气体循环泵分别设于第一气体循环管和第二气体循环管上,第一气体循环管用于将气体采样室内的气体导入气体收集室,第二气体循环管用于将气体收集室内的气体导入气体采样室,两个气体循环泵与主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实现气体采样室和气体收集室空间气体交换功能,确保两个空间气体浓度和成分实时同步,一台主机循环气路可以加装多路分支器,便于进行对比试验,且实验时间能精确设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微生物呼吸代谢气体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培养气体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作为丰富的种质资源库,土壤呼吸是表征土壤质量和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也可以反应生态系统受到环境变化时的稳定性。碳素是土壤中最为丰富且对大气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的元素之一,采用精准定量的方式对气体进行采集和测量可以对碳库的动态变化提供指导作用,为碳中和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气井法是测定土壤CO2浓度最古老、最普遍的技术,但气井法无法对土壤CO2气体进行高时间频率的连续监测;固态CO2传感器法可自动、连续、方便地监测原位土壤气体浓度,但传感器只能固定在一个位置,所测量的面积有限,设备成本也较高,限制了空间上取样点的重复数,从而降低了取样的代表性和精确度,也不利于室内培养监测。短时间内,土壤气体尤其是CO2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梯度,因此,研发可以移动、可以精准提取、可以动态监测的土壤呼吸气体采集装置对研究CO2的产生、传输、排放和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有专利CN202021581197.X,专利名称《一种适用于土壤呼吸的室内培养气体采集装置》中,由于集气瓶和采样瓶之间的气体压差变化不明显,集气瓶中的气体很难均匀持续进入采样瓶之中,且无法确保集气瓶和采样瓶内气体浓度和成分实时同步变化,影响实验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室内培养气体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培养气体采集装置,包括:
气体采样室,为密封结构,其内置有土壤培养装置;
气体收集室,用于收集采集到的气体;
气体循环装置,包括第一气体循环管、第二气体循环管、两个气体循环泵以及主控制器,所述第一气体循环管和第二气体循环管的一端均与气体采样室连通,第一气体循环管和第二气体循环管的另一端均与气体收集室连通,所述两个气体循环泵分别设于第一气体循环管和第二气体循环管上,所述第一气体循环管用于将气体采样室内的气体导入气体收集室,所述第二气体循环管用于将气体收集室内的气体导入气体采样室,所述两个气体循环泵与主控制器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气体循环管和第二气体循环管上还均设有电磁阀以及手动截止阀,且手动截止阀设在循环管路靠近气体收集室的一侧,所述电磁阀与主控制器电连接。
较佳地,各气体循环泵位于其所在循环管路上设置的电磁阀和手动截止阀之间。
较佳地,主控制器还电连接有计时装置。
较佳地,主控制器上设有显示屏。
较佳地,所述主控制器上设有启动键、功能键以及加减调节键,所述启动键用于开启或关闭仪器,所述功能键用于对不同收集瓶和采集瓶进行选择,所述加减调节键用于调节实验时间和气泵间歇工作时间。
较佳地,气体采样室还连接有至少一组气体采集瓶,各组气体采集瓶与气体采样室之间均设有第一阀门。
较佳地,气体收集室还连接有至少一组气体收集瓶,各组气体收集瓶与气体收集室之间均设有第二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982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