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取下绕制完成的绳索或电线的工地绕线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489275.6 | 申请日: | 2022-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63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 发明(设计)人: | 吴鹏飞;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54/44 | 分类号: | B65H54/44;B65H6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韩正果 |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取下 完成 绳索 电线 工地 绕线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盘绕的、卷绕的或折叠的材料用的芯子、成型器、支承件或夹持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方便取下绕制完成的绳索或电线的工地绕线轮,包括锚固在底板上的立柱、下端套设在立柱上并与立柱转动连接的滚筒、围绕滚筒一周间隔设置的多个绕线板、以及设置在滚筒内高于立柱的位置的变径柱;变径柱较大的一端在上;绕线板靠近滚筒的一侧水平设置有传递杆,传递杆穿透滚筒后顶撑在变径柱侧面;变径柱上方还设置有用于调整变径柱上下位置的调整螺杆。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滚筒外设置一圈绕线板,收线时将线绳缠绕在绕线板上,绕线板背后有可伸缩结构,在收线完成后,让绕线板后退,即可取下绕制完成的线捆,从而使绕线轮能够多次连续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盘绕的、卷绕的或折叠的材料用的芯子、成型器、支承件或夹持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方便取下绕制完成的绳索或电线的工地绕线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工地上需大量使用电线、绳索、细线、铁丝等线绳,这些线绳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回收以备下次使用。
线绳最常用的回收方式是由施工人员将线绳绕在手上(不是箍在手上,而是绕很大的圈,手握着绳圈顶部)绕成捆之后,进行简单的绑扎,然后存放。但这样每一个绳圈的大小非常随意,存放过程中容易乱作一团,且受限于施工人员手的大小,每捆线绳的大小有上限,线绳过长就无法这么收线了,因此在线绳很长的时候需要借助绕线轮来收线。
但线绳在绕到绕线轮上之后就很难取下来,绕线轮就无法接着用于绕线,而是必须跟绕制完成的线绳一块存放,这样不仅占用了更多的存放空间(绕线轮体积比线绳大多了),而且每捆线绳都需要一个绕线轮,使用上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取下绕制完成的绳索或电线的工地绕线轮。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工地上回收绳索或电线时,线绳过长时需要用绕线轮收线,但线绳在绕到绕线轮上之后就很难取下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取下绕制完成的绳索或电线的工地绕线轮,包括锚固在底板上的立柱、下端套设在立柱上并与立柱转动连接的滚筒、围绕滚筒一周间隔设置的多个绕线板、以及设置在滚筒内高于立柱的位置的变径柱;所述绕线板的一个板面朝向滚筒且另一个板面背离滚筒设置;
所述变径柱与滚筒共轴设置,且变径柱较大的一端在上;所述绕线板靠近滚筒的一侧水平设置有传递杆,所述传递杆穿透滚筒后顶撑在变径柱侧面,且传递杆的轴线与变径柱的轴线相交;
每个绕线板与滚筒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将绕线板向滚筒拉的复位拉簧,所述复位拉簧两端分别锚固在滚筒以及绕线板上;
所述变径柱上方还设置有用于调整变径柱上下位置的调整螺杆,所述调整螺杆与变径柱共轴设置;所述滚筒顶部水平锚固有顶板,所述调整螺杆向下穿透顶板后顶撑在变径柱上端、且调整螺杆与顶板螺纹配合。
进一步,每个绕线板上设置有两个上下对齐的传递杆,所述复位拉簧设置在两个传递杆之间。
进一步,所述调整螺杆上锚固有用于带动调整螺杆旋转的摇把。
进一步,所述摇把的水平分段上锚固有铁环,所述摇把的水平分段通过竖直穿过铁环后插入滚筒的顶板的锁定销与滚筒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滚筒底端与立柱的底板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套设在立柱上。
进一步,所述绕线板背离滚筒的板面上开设有用于防止绕的线脱落的凹槽。
进一步,每个绕线轮中设置有四个绕线板。
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取下绕制完成的绳索或电线的工地绕线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892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降解塑料膜吹膜引导系统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风电叶片连接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