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HPC-RC叠合湿接缝构造及其桥梁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39202.6 | 申请日: | 202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29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政;董磊;阮欣;韩洋洋;朱志鹏;刘吉林;黄俊杰;方佳;易岳林;葛礼春;石振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6 | 分类号: | E01D19/06;E01D1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褚明伟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hpc rc 叠合 接缝 构造 及其 桥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HPC‑RC叠合湿接缝构造及其桥梁,UHPC‑RC叠合湿接缝构造包括第一预制桥面板、第二预制桥面板、UHPC湿接缝及普通混凝土湿接缝,在所述第一预制桥面板与第一预制桥面板之间、第二预制桥面板与第二预制桥面板之间、所述第一预制桥面板与第二预制桥面板之间均连接有UHPC湿接缝及普通混凝土湿接缝,所述UHPC湿接缝位于下层,所述普通混凝土湿接缝位于上层,其中,第一预制桥面板钢筋和第二预制桥面板钢筋一部分埋设在UHPC湿接缝内,一部分埋设在普通混凝土湿接缝内。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此种桥面板湿接缝构造,能够利用UHPC的早强特性快速使桥面板与其下钢主梁快速连接形成刚度,大幅降低桥面板铺装过程的桥梁变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UHPC-RC叠合湿接缝构造及其桥梁。
背景技术
钢混组合桥面在桥梁工程因其材料利用合理、经济、方便施工等优点,在各类桥梁中得以广泛应用。其形式一般包括主纵梁、横梁、小纵梁及混凝土桥面板。按施工工艺划分,桥面板可以采用现浇方式形成或预制桥面板现场安装的方法。现浇桥面板一般需在施工现场搭设浇筑支架及模板,其整体性较好但施工流程较为繁琐。预制桥面板一般采用分块预制,现场安装然后浇筑湿接缝的施工方法,此种桥面板形式现场施工量少,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因此越来越多地被采用。
采用预制桥面板形式的钢混组合梁,预制桥面板之间及预制桥面板与钢梁之间通过纵向、横向湿接缝连接成整体,湿接缝的性能决定了桥面板和组合梁的使用性能。现有桥面板湿接缝一般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桥面板间通过环形钢筋搭接的方式连接,桥面板与钢梁之间较多采用焊接栓钉连接,近年来一些学者将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UHPC材料应用到预制桥面板湿接缝上,利用UHPC的可靠粘结性能提升湿接缝力学性能,但是UHPC材料价格比较昂贵,限制了此种接缝的应用。
在桥面板安装过程中,现有的施工方法一般为先铺设桥面板,然后一次浇筑桥面板湿接缝的施工安装方法,部分桥梁施工案例中采用一边安装桥面板一边浇筑湿接缝的安装方法。这两种施工方法中,一次浇筑湿接缝的方案在浇筑湿接缝前,桥面板与钢主梁未形成有效连接,不能协同受力,桥面板铺设阶段由钢主梁单独承担桥面板及钢主梁自重荷载,可能造成施工阶段钢主梁较大的变形。第二种施工方法中,安装的桥面板由于浇筑了湿接缝,能够与钢箱梁协同受力,有效提升施工阶段钢主梁刚度,但工程中采用此种施工方法,湿接缝混凝土产生强度需要的时间较久,造成工期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钢混组合梁的桥面板安装过程中刚度较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HPC-RC叠合湿接缝构造及其桥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HPC-RC叠合湿接缝构造能够有效提升施工阶段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HPC-RC叠合湿接缝构造,包括第一预制桥面板、第二预制桥面板、UHPC湿接缝及普通混凝土湿接缝,
在所述第一预制桥面板与第一预制桥面板之间、第二预制桥面板与第二预制桥面板之间、所述第一预制桥面板与第二预制桥面板之间均连接有UHPC湿接缝及普通混凝土湿接缝,所述UHPC湿接缝位于下层,所述普通混凝土湿接缝位于上层,
其中,第一预制桥面板钢筋和第二预制桥面板钢筋一部分埋设在UHPC湿接缝内,一部分埋设在普通混凝土湿接缝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HPC湿接缝占整个湿接缝高度的1/3~2/3,整个湿接缝高度是指UHPC湿接缝与普通混凝土湿接缝的高度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预制桥面板与第一预制桥面板之间、第二预制桥面板与第二预制桥面板之间的UHPC湿接缝连接在钢横梁上方,在所述第一预制桥面板与第二预制桥面板的UHPC湿接缝连接在钢纵梁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钢横梁与钢纵梁组成钢主梁梁格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392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