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面罩给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07423.5 | 申请日: | 202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46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娜;舒建坤;黄雪芳;孔耀中;曹婷;潘旭琳;黄嵩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泳祥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罩给氧装置,包括罩体和两个挂耳带,罩体设有通气管,两个挂耳带分别设于罩体的两侧,两挂耳带左右间隔设置;挂耳带包括第一带段、第二带段和第三带段,第一带段和第三带段分别设于第二带段的两端,第一带段远离第二带段的一端称为第一连接端,第一连接端连接至罩体,第三带段远离第二带段的一端称为第三连接端,第三连接端连接至罩体,第一带段和第三带段均为弹性构件。通过设置第一带段和第三带段为弹性构件,第一带段和第三带段有一定的张紧力,罩体能贴紧患者的脸部;通过设置第二带段,穿戴时第二带段与患者耳部接触,第二带段无需提供张紧力,穿戴时第二带段不会变细长,对耳部施加的压强较小,舒适度较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罩给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常见的给氧方式有经鼻给氧和面罩给氧,对于缺氧严重的病人来说面罩给氧效果更加显著。现有的给氧面罩采用弹力绳挂耳的方式进行固定,为了使面罩贴紧患者面部,弹力绳需要拉开一定长度以产生足够的弹力,然而弹力绳拉开后会变细长、直径减小、与耳部的接触面积减小,对耳部施加的压强较大,舒适度差,长期使用容易造成耳部压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面罩给氧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罩给氧装置,包括罩体和两个挂耳带,所述罩体设有通气管,两个所述挂耳带分别设于所述罩体的两侧,两所述挂耳带左右间隔设置;所述挂耳带包括第一带段、第二带段和第三带段,所述第一带段和所述第三带段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带段的两端,所述第一带段远离所述第二带段的一端称为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至所述罩体,所述第三带段远离所述第二带段的一端称为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三连接端连接至所述罩体,所述第一带段和所述第三带段均为弹性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罩给氧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使用时,可把罩体覆盖在患者的口鼻的外侧,然后把两个挂耳带分别挂在患者的双耳,即完成穿戴,供氧管连接至通气管,即可对患者进行给氧治疗;通过设置第一带段和第三带段为弹性构件,第一带段和第三带段有一定的张紧力,使罩体能贴紧患者的脸部;通过设置第二带段,穿戴时第二带段与患者耳部接触,第二带段无需提供张紧力,穿戴时第二带段不会变细长,对耳部施加的压强较小,舒适度较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面罩给氧装置还包括两个调节器,两个所述调节器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挂耳带;所述调节器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形成有夹持区域,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挂耳带具有折叠部,所述折叠部贯穿所述夹持区域。通过设置调节器,使用时可打开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然后调节折叠部的长度,即可调节挂耳带的长度,挂耳带的调节范围较大,适用范围较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件呈管状,所述第一夹持件的轴向称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夹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外侧,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调节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径向贯穿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所述夹持区域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折叠部贯穿所述第一通孔。第二夹持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夹紧折叠部,按压第二夹持件即可松开对折叠部的夹持,结构简单,使用简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件设有悬臂杆,所述悬臂杆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折叠部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后套于所述悬臂杆的外侧。通过设置悬臂杆,防止折叠部完全从第一通孔抽出,进而防止调节器从挂耳带上脱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件设有端盖,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内,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端盖、所述第二夹持件抵接。这样结构简单,装配时先在第一夹持件内放入弹簧,然后放入第二夹持件,即完成装配,装配简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未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074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灌装完成的安瓿瓶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亚麻籽油脱酸除臭余热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