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塞式液压张紧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89062.6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81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汪泉;胡雄海;王海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7/08 | 分类号: | F16H7/08;F01L1/348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黄宗熊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塞 液压 张紧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活塞式液压张紧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一端开口的安装腔,安装腔内滑动配装有柱塞,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安装腔底部连通的进油口,柱塞的裙部密封段外壁与安装腔内壁之间配装有密封环,密封环侧壁上设有轴向连通的开口以形成泄油通道,且密封环的径向尺寸在油压作用下可自调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塞式液压张紧器,优化了原有的张紧器的间隙泄漏,使张紧器对温度和油压波动不敏感,系统控制性能更佳,同时缩短了柱塞裙部密封段长度,使得张紧器空间更加紧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正时系统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活塞式液压张紧器。
背景技术
液压张紧器是汽车发动机正时系统中的核心零部件,其动态特性是保证正时链传动与配气相位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动机能否正常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液压张紧器主要通过液压阀等元件来改变液压刚度和粘性阻尼,从而实现对链系统的动态响应。除了液压元件,柱塞与壳体孔之间的间隙泄漏也是影响张紧器阻尼和刚度的重要因素。
现有的液压张紧器一般使用钢制活塞和铝制壳体,由于发动机内工作温度变化大,两者间隙随之改变,从而表现为高温下泄漏大、低温下泄漏小的特点。常规液压张紧器的泄油方式包括柱塞前部和尾部两处流量阀,以及壳体内腔壁与柱塞外壁之间的间隙泄漏。由于产品特殊性能的要求,该间隙泄漏不能完全封死,需要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保证张紧器的灵活运行。针对于这样间隙泄漏,目前主要通过加长柱塞裙部密封段长度以减小泄漏,但此方法无法消除温度、油压带来的流量波动,从而导致张紧器的性能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活塞式液压张紧器,优化了原有的张紧器的间隙泄漏,缩短了柱塞裙部密封段长度,使得张紧器空间更加紧凑。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塞式液压张紧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一端开口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滑动配装有柱塞,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安装腔底部连通的进油口,所述柱塞的裙部密封段外壁与所述安装腔内壁之间配装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侧壁上设有轴向连通的开口以形成泄油通道,且所述密封环的径向尺寸在油压作用下可自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活塞式液压张紧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活塞式液压张紧器结构中,在柱塞的裙部密封段外壁与安装腔内壁之间设置了一个密封环,通过密封环控制张紧器壳体和柱塞间间隙泄漏量;工作时密封环在张紧器腔体内油压作用下径向尺寸扩张贴紧孔壁限制间隙泄漏,此时机油只能通过密封环上的开口处流出,即此结构中通过密封环开口大小可以控制流量的变化,从而改变张紧器的液压刚度和粘性阻尼,以实现系统的控制,使得张紧器流量调校有了更多的选择;另外的此结构中温度、油压变动将不再影响流量的变化,以使得张紧器对温度和油压波动不敏感,从而获得更佳的系统控制,NVH性能更佳,因而应用场合更广阔;另外的基于密封环的密封作用,此结构中相较于常规的张紧器可以缩短柱塞裙部密封段的长度,使得张紧器空间更加紧凑。
作为改进的,所述裙部密封段的外壁上或安装腔的内壁上设有环形的配装槽,所述密封环径向的一侧安装在所述配装槽内,另一侧与所述安装腔内壁或裙部密封段外壁密封贴合。上述改进结构中,配装槽结构的设置使得密封环的轴向位置可以稳定的限位,从而保证密封性能的稳定。
再改进的,所述密封环的宽度小于所述配装槽的宽度,且所述密封环沿径向可扩张;当安装腔与柱塞间隙处向外泄油时,在油压作用下,所述密封环的上端面与所述配装槽的上端面抵靠密封,以使得所述密封环的下端面与配装槽的下端面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密封环沿径向外扩张至外壁与安装腔侧壁密封贴合,以使得所述密封环的内侧壁与配装槽底部之间形成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泄油路径为密封环侧壁上的第二通道。
优选的,所述密封环与所述配装槽的高度差为0.5-1mm。此结构中密封环与配装槽之间的高度差设置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使得密封环有一个相对活动的间隙,使其可以更好的适应温度以及油压的变化,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密封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宁波)有限公司,未经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890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