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极耳电芯及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62070.1 | 申请日: | 202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72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栗志涛;刘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31 | 分类号: | H01M50/531;H01M50/536;H01M50/4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卢炳琼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极耳电芯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极耳电芯及电池,包括隔膜、正极片、负极片及绝缘极耳保护套,正极片包括伸出隔膜的一端的正全极耳;负极片包括伸出隔膜的另一端的负全极耳;绝缘极耳保护套分别包覆正全极耳及负全极耳的端部及侧壁,且绝缘极耳保护套上具有显露部分对应全极耳的焊接窗口。本实用新型的全极耳电芯可增加导流面积、降低电芯阻值、减少电芯温升,提升整体安全性能;绝缘极耳保护套可对全极耳进行支撑和压紧,提高焊接效率及品质稳定性,且绝缘极耳保护套对全极耳的支撑和保护作用还可避免在加工工艺中极耳产生翻折倒插进电芯,以避免产生不安全因素,且可有效避免极耳与电池壳体的接触,从而可保证电池极性,避免产生短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全极耳电芯及电池。
背景技术
体积能量密度是电池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见的电池主要有硬壳电池和软包电池两种,不论是硬壳电池或软包电池,随着动力电池系统的需求量的大规模增长,其都向着单体高容量的目标方向改进,如圆柱电池从18650、21700、46800的进化便是最好的体现,但是单体能量的提升,却会伴随热稳定性的降低。
现有的电池,根据电池极耳的数量与面积的差异性,可分为无极耳、单极耳、多极耳及全极耳等类型,其中,为了便于实现电流的输送,现有的全极耳电池或无极耳电池的设计是通过整个集流体尾部与集流盘的直接接触,从而增加导流面积,减少阻值,但是极耳焊接工艺复杂,优率较低,导致电芯品质波动大。而单极耳电池或多极耳电池由于极耳的形貌多为细长结构,极耳的截面积远小于极片的截面积,使得在加工工艺中极耳易发生翻折而插入电芯,导致不安全因素,且使得电池整体导流不均匀,阻值较大,产热高而散热困难。
因此,提供一种全极耳电芯及电池,实属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极耳电芯及电池,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全极耳电池或无极耳电池焊接工艺复杂、优率低,以及单极耳电池或多极耳电池截面积小、易翻折、导流不均匀、阻值大、产热高及散热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极耳电芯,所述全极耳电芯包括:隔膜、位于所述隔膜相对两面的正极片与负极片,以及绝缘极耳保护套,其中,
所述正极片包括第一导电空箔区,所述第一导电空箔区伸出于所述隔膜的一端构成正全极耳;
所述负极片包括第二导电空箔区,所述第二导电空箔区伸出于所述隔膜的另一端构成负全极耳;
所述绝缘极耳保护套分别包覆所述正全极耳及所述负全极耳的端部及侧壁,且所述绝缘极耳保护套上具有显露部分对应全极耳的焊接窗口。
可选地,所述绝缘极耳保护套为帽状绝缘极耳保护套。
可选地,所述焊接窗口为U形焊接窗口,所述U形焊接窗口环绕对应的全极耳。
可选地,所述焊接窗口为矩形焊接窗口。
可选地,所述正全极耳及所述负全极耳均为平面极耳。
可选地,所述绝缘极耳保护套为铝塑保护套。
可选地,所述正全极耳及所述负全极耳与所述绝缘极耳保护套的固定方式包括热塑封固定或粘合固定。
可选地,所述全极耳电芯包括叠片式全极耳电芯或卷绕式全极耳电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上述任一全极耳电芯。
可选地,所述电池包括方形电池或圆柱形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620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路吹扫装置和气路吹扫系统
- 下一篇:一种实用性强的键盘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