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润滑系统、变速器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52930.3 | 申请日: | 202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12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娟;李振国;徐国林;惠帅平;孙丽强;张洪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N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于丽平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 系统 变速器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重型变速器润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润滑系统、变速器及汽车,该润滑系统包括壳体和油泵,壳体开设主油道、过渡油腔、第一支油道和第二支油道,主油道连通过渡油腔,第一支油道连通主油道和第一轴承孔,第二支油道连通主油道和第二轴承孔;油泵包括泵体、驱动部、吸油道和出油道,泵体连接于壳体,驱动部位于泵体的内腔中,吸油道连通供油装置和泵体的内腔,出油道连通过渡油腔和泵体的内腔,驱动部连接第二轴,第二轴带动驱动部转动,将润滑油从供油装置吸入。该润滑系统实现润滑油合理暂存与分配,防止漏油,解决现有润滑系统零件数量多、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变速器润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润滑系统、变速器及汽车。
背景技术
变速器作为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依靠具有不同传动比的齿轮副来改变发动机输出的转矩和转速。变速器内部具有复杂的齿轮传动结构,在运行过程中,传动轴的转动速度非常高,转速变换频率非常频繁,因此需要润滑油的润滑才能保证动力传递的高效、低噪和持久。传统的飞溅润滑方式,无法实现对润滑油量和润滑件的精确控制,导致变速器润滑油量多、工作油温高、齿轮传动效率损失大。现生产重型变速器的供油系统采用油泵独立布置,通过外置油管将润滑油输送至需要位置,实现这一功能需要多个零部件互相配合予以实现。油管的布置空间及位置均有特定要求,形成形状复杂的润滑系统,制造工艺性不佳,且油管需要与专用螺栓配合形成油路,有一定的漏油风险。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一种重型变速器用集成盘总成,该集成盘总成将润滑油道和油泵集成于同一壳体上,简化了重型变速器的供油系统,但是各油道尺寸较小,仅具备使润滑油流通的功能,并未设置暂存润滑油的过渡油腔,因此在合理暂存与分配支路润滑油方面具有缺陷。
因此,亟需一种润滑系统、变速器及汽车,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润滑系统,将油泵、润滑油路集成于壳体,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设置过渡油腔,实现支路润滑油的合理暂存与分配,防止漏油,解决现有汽车变速器润滑系统零件数量多、装配效率低,且有一定的漏油风险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润滑系统,包括壳体和油泵,所述壳体开设主油道、过渡油腔、第一支油道和第二支油道,所述主油道连通所述过渡油腔,所述第一支油道连通所述主油道和第一轴承孔,所述第二支油道连通所述主油道和第二轴承孔;所述油泵包括泵体、驱动部、吸油道和出油道,所述泵体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泵体的内腔中,所述吸油道连通供油装置和所述泵体的内腔,所述出油道连通所述过渡油腔和所述泵体的内腔,所述驱动部连接第二轴,所述第二轴带动所述驱动部转动,将润滑油从供油装置吸入。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开设连接油道,所述连接油道和所述主油道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支油道和所述第二支油道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油道连通所述主油道。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开设主轴孔和主轴孔油道,所述主轴孔贯穿所述壳体侧壁,被配置为连接变速器主轴,所述主轴孔油道连通所述连接油道和所述主轴孔。
可选地,所述润滑系统还包括油封装置,所述主轴孔的孔壁设置台阶结构,所述油封装置安装于所述主轴孔内,抵靠所述台阶结构。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开设主轴孔回油道,所述主轴孔的孔壁开设盛油槽,所述主轴孔回油道连通所述盛油槽和变速器主轴孔,将油封处润滑油输送至主轴承。
可选地,所述油泵还包括泵盖,所述泵盖封盖所述泵体开口,开设定位孔,定位件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和所述泵体,被配置为定位所述泵盖于所述泵体开口处。
可选地,所述泵盖开设紧固孔,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紧固孔,连接于所述泵体。
可选地,所述泵盖开设泵盖油槽,所述泵盖封盖所述泵体开口时,所述泵盖油槽扣合于所述第二支油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529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