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Mylar片组件、电池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52261.X | 申请日: | 202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58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谭健;周灶元;张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40 | 分类号: | H01M50/40;H01M10/056;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钟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mylar 组件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Mylar片组件、电池及车辆,该电池Mylar片组件包括:内膜片,内膜片上设有渗液孔;外膜片,设于内膜片的外侧,外膜片与内膜片之间具有可供电解液通过的间隙通道,间隙通道与渗液孔相连通。内膜片用于贴附在裸电芯的表面,位于电池的壳体内的电解液进入间隙通道后在毛细作用下能够扩散至内膜片的各个位置,通过渗液孔将电解液浸润至裸电芯的内部,加速电解液浸润速率,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具有以上电池Mylar片组件的电池能减少静置浸润的时间,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对裸电芯的浸润效果较好,有利于提升裸电芯的循环性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该车辆包括具有上述电池Mylar片组件的电池,续航时长稳定,车辆的电池使用寿命较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Mylar片组件、电池及车辆。
背景技术
Mylar片是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在相关催化剂的辅助下加热,经过酯交换和真空缩聚,双轴拉伸而成的薄膜。目前的新能源电池在封装时都会使用 Mylar片,Mylar片包裹在裸电芯的外部,起到绝缘、防静电以及耐温的效果。
在电池制作的过程中,往电池的壳体内注入电解液后,电解液处于裸电芯的外部,需要从外到内扩散和浸润较长的时间以保证电池的性能,再进行后续的试验,导致电池生产效率较低。另外,在电池充放电的过程中会消耗部分电解液,电解液对裸电芯位于其液面上方的部分的浸润效果较差,导致裸电芯的循环性能降低,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电池Mylar 片组件,该电池Mylar片组件能够加快电解液浸润的速率以提高电池生产效率,对裸电芯的浸润效果较好以提升裸电芯的循环性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池Mylar片组件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具有以上电池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电池Mylar片组件,包括:
内膜片,所述内膜片上设有渗液孔;
外膜片,设于所述内膜片的外侧,所述外膜片与所述内膜片之间具有可供电解液通过的间隙通道,所述间隙通道与所述渗液孔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Mylar片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以上电池Mylar片组件具有内膜片和外膜片,内膜片用于贴附在裸电芯的表面,内膜片与外膜片之间具有间隙通道,位于电池的壳体内的电解液进入间隙通道后在毛细作用下能够扩散至内膜片的各个位置,通过渗液孔将电解液浸润至裸电芯的内部,加速电解液浸润速率,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当电池循环一段时长后,裸电芯内的电解液部分被消耗,裸电芯的内部与间隙通道之间产生虹吸效应,间隙通道内的电解液能够迅速地经过内膜片上的渗液孔进入裸电芯内进行补充,提升了对裸电芯的浸润效果,优化裸电芯的循环性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膜片与所述外膜片之间设有若干将二者隔开的连接件,所述内膜片、所述外膜片以及所述连接件共同限定出所述间隙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粘接于所述内膜片的外表面与所述外膜片的内表面之间的点状胶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点状胶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点状胶体呈矩形排列,相邻的所述点状胶体之间具有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设于所述内膜片的外表面与所述外膜片的内表面之间的条状胶体,所述条状胶体沿所述内膜片或所述外膜片的上下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凸部和与所述凸部相配合的凹部,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的其中之一设于所述内膜片的外表面,另一设于所述外膜片的内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522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