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铜板切割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347112.4 | 申请日: | 2022-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91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 发明(设计)人: | 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滨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11/10 | 分类号: | B23Q11/10;B23Q1/2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6606 山东省滨州市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铜板 切割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铜板切割保护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腿,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上滑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切割片,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工位口,所述工位口位于切割片的正下方,所述工位口的两相对内侧壁上均开设有收纳孔所述切割支撑块内开设有水冷腔,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一端与水冷腔连通,所述工作台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两组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安装有水冷排,两组所述水冷排分别通过管道组件与两组连通孔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切割口冷却降温功能,对切割时柔性铜板过热形成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板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柔性铜板切割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铜板具有薄、轻和可挠性的优点,用聚酰亚胺基膜的柔性铜板,还具有电性能、热性能、耐热性优良的特点。它的较低介电常数(Dk)性,使得电信号得到快速的传输。良好的热性能,可使得组件易于降温。较高的玻璃化温度(Tg)可使得组件在更高的温度下良好运行。由于柔性铜板大部分的产品,是以连续成卷状形态提供给用户,因此,采用柔性铜板生产印制电路板,利于实现FPC的自动化连续生产和在FPC上进行元器件的连续性的表面安装。
柔性铜板在进行切割加工时,其切割口附近温度较高,由于柔性铜板传热速度快,切割过程中的热作用和切割口冷却收缩致使对边发生严重的翘曲变形,使柔性铜板无法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加工,切割过程中的局部高温加热和快速冷却在切割口的母材内产生热应变和压缩塑性应变,进而产生内应力,也会最终导致构件的纵向挠曲变形和角变形等。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柔性铜板切割保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铜板切割保护装置,具有切割口冷却降温功能,对切割时柔性铜板过热形成保护,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柔性铜板切割保护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腿,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上滑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切割片,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工位口,所述工位口位于切割片的正下方,所述工位口的两相对内侧壁上均开设有收纳孔,所述收纳孔内滑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切割支撑块,两组所述切割支撑块之间设置有切割避让间隙,所述切割支撑块内开设有水冷腔,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一端与水冷腔连通,所述工作台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两组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安装有水冷排,两组所述水冷排分别通过管道组件与两组连通孔连通。
优选的,所述管道组件包括两组供水硬管和两组波纹软管,所述供水硬管嵌装于工作台的下端,所述供水硬管的一端延伸至收纳孔内,所述波纹软管位于收纳孔内,两组所述波纹软管的一端分别与两组供水硬管的一端连通,两组所述波纹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连通孔连通,两组所述供水硬管的另一端均与水冷排连通。
优选的,所述支架上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进水口与其中一组供水硬管连通,所述水泵出水口与水冷排连通。
优选的,所述收纳孔的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冷腔内固定安装有导流隔板,所述导流隔板呈L形设置,所述导流隔板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水冷腔内闭上,且位于两组连通孔之间,所述导流隔板的另一端延伸接近水冷腔的内顶部。
优选的,所述立柱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滑动安装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孔的上端螺纹安装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块上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插接于轴承内。
优选的,所述调节孔的内壁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调节块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滨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滨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471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