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自检报警功能的蓄光储能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43997.0 | 申请日: | 202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94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孙浪;司妍;孙连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浪势塑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32 | 分类号: | H02S20/32;H02J7/35;G01R31/3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广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001 | 代理人: | 曾宇翔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检 报警 功能 蓄光储能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检报警功能的蓄光储能设备,其中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轴承连接有光伏板,所述支撑柱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逆变器,所述逆变器与光伏板电连接,所述控制箱的顶部安装有蓄电池,所述逆变器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电量传感器,所述控制箱的表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下方设置有控制钮,所述蓄电池与电量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电量传感器与显示屏电连接,所述控制钮与逆变器和蓄电池电连接,该装置解决了当前光伏设备无法自动报警且太阳能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技术方向,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检报警功能的蓄光储能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亦越来越大,而由此导致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造成气候反常,影响着人类以及其他动植物的生存。由此,清洁能源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太阳能的利用,然而现有的太阳能能源吸收效率较低,且当装置参数发生异常时无法自动报警,导致设备故障率较高。该现象成为本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装置一种具有自检报警功能的蓄光储能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检报警功能的蓄光储能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轴承连接有光伏板,所述支撑柱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逆变器,所述逆变器与光伏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控制箱的顶部安装有蓄电池,所述逆变器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电量传感器,所述控制箱的表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下方设置有控制钮,所述蓄电池与电量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电量传感器与显示屏电连接,所述控制钮与逆变器和蓄电池电连接,所述控制箱的顶部安装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电量传感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光伏板的下方轴承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包括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内部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内部填充有氨水,所述外套管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外部缠绕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底座和支撑柱的为不锈钢所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
(1)通过设置有报警器和电量感应器,逆变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后,将其传输至蓄电池内进行储存,与蓄电池电连接的电量传感器可以将蓄电池内部的电流、电压和电量等参数转化为数字信号,传递至显示屏的表面,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屏直观的观察装置的运转情况,其中电量传感器中对各个参数设定有极值,当其超过设定数值时,报警器开始报警,提醒用户,用户可以通过控制钮对逆变器和蓄电池进行操控,改变其工作状态或断开电路,通过上述步骤,实现了装置的自检报警,有效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2)通过设置有气囊和顶杆,当时间处于中午时,阳光直射地面,此时环境温度较高,气囊内部的氨水挥发,使得气囊膨胀,推动滑块向外运动,带动顶杆向外运动,使得顶杆末端安装的光伏板绕横杆的两端向上转动,从而使得光伏板的角度改变,阳光直射光伏板,有效提高了装置对太阳能的吸收效率,当时间处于早晚时,阳光斜向照射地面,同时此时环境温度较低,气囊内部的氨气溶于水中,使得气囊收缩,滑块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外套管内部运动,带动顶杆向内运动,使得顶杆末端安装的光伏板绕横杆的两端向下转动,从而使得光伏板再次倾斜,使得阳光始终保持直射光伏板的状态,通过上述步骤,有效提高了太阳能的吸收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浪势塑粉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浪势塑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439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缆输送机的布置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防锈的开启式电流互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