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捕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40495.2 | 申请日: | 202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53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林丽姜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淇莲欣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10 | 分类号: | A01M1/10;A01M1/02;A01M1/20 |
代理公司: | 厦门佰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3 | 代理人: | 林慕超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捕集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诱捕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捕集器,包括下壳体和与下壳体相卡合的上壳体,下壳体上设置有容置腔,上壳体上设置有朝向容置腔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捕集器,可适用的场景多,安装简易且捕捉效果好,解决了现有的捕捉蚊虫的装置不适用于户外,或者捕捉的效果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诱捕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捕集器。
背景技术
夏天是蚊虫、果蝇等昆虫的高发季节,通常人们在室内时会做好较为充分的防护措施,一般的做法是使用驱逐香、驱逐液等方式驱赶。然而,在休闲公园、牧场、高尔夫俱乐部、庭院和花园等户外场所则很少有防护措施,而室外恰恰是人群纳凉、休闲的聚集场所,但在室外使用驱逐香这种防蚊措施则效果甚微,不足以达到防蚊虫、果蝇等昆虫的作用。
鉴于此,本申请发明人发明了一种多功能捕集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捕集器,其用于解决现有的捕捉蚊虫的装置不适用于户外,或者捕捉的效果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捕集器,包括下壳体和与所述下壳体相卡合的上壳体,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容置腔,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容置腔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可拆卸的诱捕盖,所述诱捕盖上至少设置有一个诱捕孔,所述上壳体设置在所述诱捕盖与所述下壳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容置腔上设置有水位孔,所述水位孔到所述下壳体底端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凹槽到所述下壳体底端的垂直距离。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散发网孔。
优选的,所述水位孔设置有若干个且环绕所述下壳体设置。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悬挂部。
优选的,所述诱捕盖的顶部凸出设置有装夹部。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为不透明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可以不需要电源或充电,只需加入引诱液就可以吸引蚊虫、果蝇等昆虫,或者加入引诱液和杀虫液吸引并杀死蚊虫、果蝇等昆虫,可适用的场景多,如休闲公园、牧场、高尔夫俱乐部、庭院和花园等户外场所,且安装简易、操作方便;上壳体和下壳体组合形成捕集器,捕集器中加入引诱液营造出适合蚊虫、果蝇等昆虫繁殖的环境,进而引诱蚊虫、果蝇等昆虫在容置腔内产卵,还能在蚊虫、果蝇等昆虫成虫前就能将其诱捕。
2、蚊虫、果蝇等昆虫从诱捕孔进去后,利用散发网孔更好的散发引诱液的气味蚊虫、果蝇等昆虫很容易就被吸引至凹槽处,再从凹槽底部的通孔进入到容置腔内,提高了捕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捕集器展示凹槽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捕集器展示诱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捕集器展示散发网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上壳体;11、凹槽;111、通孔;112、散发网孔;
20、下壳体;21、水位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淇莲欣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淇莲欣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404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稻种植喷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腹举式后翻挂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