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19377.3 | 申请日: | 202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62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甜甜;刘欣;黄昕;侯可赛;李敏;宋金凤;张丽超;王康;侯海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普瑞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36 | 分类号: | A61M1/36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王润雨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液 净化 装置 体外循环 血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液透析管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该装置包括动脉管路和静脉管路,所述动脉管路包括沿液体流向依次设置在动脉主管上的动脉管路起始端头、动脉注药三通、动脉压力传感器保护器、泵管、肝素管和动脉透析接头,动脉压力传感器保护器和肝素管分别接在泵管头尾两端;静脉管路包括沿液体流向依次设置在静脉主管上的静脉透析接头、静脉注药三通、静脉壶和静脉管路终止端头,静脉壶还设置有静脉压力传感器保护器、静脉第一支管和静脉第二支管;各管上设置止流夹。本实用新型的体外循环血路避免血液泡沫形成,同时减少血液在管路中停留时间,保证血液净化处理过程的顺畅进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液透析管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
背景技术
肾衰竭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血液透析广泛应用于临床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体外循环血路是临床上血液净化过程中广泛使用的产品,配合透析器、透析设备使用,承担血液通路的功能。
当前市场上大部分血液净化的体外循环血路一般包括动脉管、静脉管,其中动脉管路主要由动脉连接端、透析器连接端、冲水支管、注药三通、血泵及动脉壶等结构组成;静脉管路由静脉连接端、透析器连接端、静脉壶、压力传感器保护器等结构组成。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动脉血的流速快,在动脉壶中容易滴溅,造成动脉血过量携带空气,在动脉壶中形成空气泡沫,存在安全隐患。普通透析管路中静脉壶上通常只有一个支管,当进行血液透析滤过后稀释时,支管通常被补液管占据,此时无法进行注药或其他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体外循环血路中动脉壶形成血液泡沫和减少血液在管路中停留时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保证血液净化处理过程的顺畅进行。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包括动脉管路和静脉管路,所述动脉管路包括沿液体流向依次设置在动脉主管上的动脉管路起始端头、动脉注药三通、动脉压力传感器保护器、泵管、肝素管和动脉透析接头,动脉压力传感器保护器和肝素管分别接在泵管头尾两端;静脉管路包括沿液体流向依次设置在静脉主管上的静脉透析接头、静脉注药三通、静脉壶和静脉管路终止端头,静脉壶还设置有静脉压力传感器保护器、静脉第一支管和静脉第二支管;各管上设置止流夹。
进一步地,所述动脉管路上还设置有动脉第一支管和动脉第二支管,动脉第一支管设置于动脉注药三通和动脉压力传感器保护器之间,动脉第二支管设置于肝素管和动脉透析接头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动脉管路起始端头上设置连通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泵管内径为6.0~6.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动脉管路不含动脉壶,且泵管直径较小。该动脉管路减少了血液在管路中的停留时间,降低凝血情况,避免了血液泡沫的形成,降低患者透析风险。同时泵管和透析接头间留有动脉第二支管,便于与补液管进行连接进行透析前稀释,也可在透析结束后与生理盐水连接将管路内血液冲回患者体内,避免造成患者血液损失。静脉壶上含有两个支管,进行血液透析滤过后稀释时一支管与补液管连接时,剩余的一个支管可以进行注药使用或根据情况留作他用。避免了普通透析管路进行血液透析滤过后稀释时,支管被补液管占据,无法进行注药或其他操作的情况。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的动脉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的静脉管路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普瑞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普瑞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193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