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厨卫管井沉箱关联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12602.0 | 申请日: | 202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78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何永屹;蒋若彧;顾政士;王皓;王军;姚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柏涛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C1/122 | 分类号: | E03C1/122;E03C1/28;E03C1/284;E03D11/02;E02D23/00;E03F5/04;E03C1/182 |
代理公司: | 上海领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83 | 代理人: | 高振红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管井 沉箱 关联 排水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厨卫管井沉箱关联排水系统,包括设置于卫生间背墙与卫生间外墙外转角位置的一体化厨卫管井、沿卫生间外墙横向布置的X向排水通道以及沿卫生间背墙纵向布置的Y向排水通道;其中,X向排水通道和Y向排水通道的排水口分别连通一体化厨卫管井内的排水立管,且沿X向排水通道和Y向排水通道长度方向分别布置并连通相应的卫生间用水器具。本实用新型通过建立X、Y两个方向的排水通道,可适应多种厨卫布置组合,并以厨卫管井沉箱代替整个卫生间沉箱节省空间;明装排水管线便于监测检修更换,达成住宅厨卫功能完善可变、施工可靠、保持干爽洁净、不扰邻快捷检修目的,将极大提高住宅厨卫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领域,涉及一种厨卫排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厨卫管井沉箱关联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厨卫系统是住宅技术最复杂的部分,是建造和维修时质量问题最多的部分。是影响住宅使用功能便利度的重要因素。住宅厨卫通常相邻设置,以缩短给排水管线距离,整合结构降板和防水层保护。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卫生间按用水器具的排布方式,可分为:I型布置、L型布置、U型布置;厨房通常在靠近排水立管侧,设置一处用水器具(洗菜盆)。如图4、图5和图6所示,住宅厨卫排水方式,可分为:(1)隔层下排水:楼板下设排水管,进入下层维护检修; (2)同层下排水:大幅降低卫生间地面,沉箱内设排水管道,本层开挖沉箱填充层维护检修;(3)同层后排水:采用后排式淋浴和马桶,接入其后的管道夹层。同层维护检修。
而目前厨卫系统所采用的主流排水方式为同层下排水,其排水结构布置如图 7所示,厨房、卫生间全区域楼板下沉0.4m设沉箱10',在转角处设置卫生间废水立管20'、卫生间通气立管30'和卫生间污水立管40',以及在背墙的厨房转角处设置厨房废水立管50'。并根据需要在沉箱10区域内通过管道沿墙依次布置相应的排水接口并最终以填埋沉箱后铺设厨卫面层。但现有的这种住宅厨卫排水方式,在技术上依然存在的如下问题:
(1)由于限购政策,一套户型需要适应不同人生阶段,出现了全生命周期住宅,居室部分可根据家庭人口变化进行调整。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会有新的用水器具产生,厨卫系统在内的户型也有不断调整的需求。目前卫生间排方式下,各排水点及管线走向都是永久固化的。很难根据需要调整或增加排水点。适用未来生活方式的灵活性不足。
(2)隔层下排水容易渗漏到下层,须进入下层邻居卫生间才能检修,已逐渐被同层下排水替代;而同层下排水以整个厨卫楼面下沉0.4m左右,形成沉箱填埋排水管线,防水措施复杂但仍难避免漏水。也降低了厨卫净高,空间浪费,感受压抑。
(3)同层下排水给排水管线填埋于沉箱里,最易漏水管线接点无法直接观测,安装和运行质量缺难以保证。如出现渗水,将在沉箱、墙体内无规律渗漏漫延,不易察觉,沉箱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滋生霉菌。检修须破坏厨、卫墙、地面,改造成本高,噪音及震动大,对邻里极不友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厨卫排水系统所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以占用空间最小的管井加沉箱方式接入厨卫各种排水横管的一体化厨卫管井沉箱关联排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体化厨卫管井沉箱关联排水系统,包括设置于卫生间背墙与卫生间外墙外转角位置的一体化厨卫管井、沿所述卫生间外墙横向布置的 X向排水通道以及沿所述卫生间背墙纵向布置的Y向排水通道;
其中,所述X向排水通道和Y向排水通道的排水口分别连通所述一体化厨卫管井内的排水立管,且沿所述X向排水通道和Y向排水通道长度方向分别布置并连通相应的卫生间用水器具。
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化厨卫管井为一位于所述卫生间背墙与卫生间外墙外转角位置的长方形通高空间,其包括分别竖向布置于所述长方形通高空间内的排水立管和下凹形成于所述长方形通高空间底部楼面的沉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柏涛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柏涛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126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