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于取出的复合热敏电阻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285942.9 | 申请日: | 2022-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80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彭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富温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C1/01 | 分类号: | H01C1/01;H01C1/022;H01C7/02;H01C7/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任意门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789 | 代理人: | 任利军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取出 复合 热敏电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热敏电阻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便于取出的复合热敏电阻,包括外壳和安装机构,安装机构活动安装于外壳内部,外壳设置于安装机构外表面,安装槽外侧两端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内部两端活动安装有弹性弹簧,弹性弹簧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环,定位槽外侧两端活动安装有卡条,卡条外侧左端活动连接有弹簧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条设置的卡接件活动安装在定位槽一侧,且卡槽与定位槽位置相对应,在工作人员从卡接件可将卡条上端打开,在将复合热敏电阻卡接在凹槽内后,可通过设置的卡条将复合热敏电阻两端固定卡接,有效起到定位的错位,达到避免复合热敏电阻本身出现脱落或者错位的现象,提高复合热敏电阻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热敏电阻技术领域,具体为便于取出的复合热敏电阻。
背景技术
热敏电阻器是敏感元件的一类,按照温度系数不同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热敏电阻器的典型特点是对温度敏感,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电阻值。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大,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低,它们同属于半导体器件。
目前现有的复合热敏电阻在取出或放置方面较为麻烦,容易在取出或放置过程中对复合热敏电阻本身出现脱落或者错位的现象,进而造成损坏的问题,降低复合热敏电阻的使用寿命,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便于取出的复合热敏电阻,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便于取出的复合热敏电阻,包括外壳和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活动安装于外壳内部,所述外壳设置于安装机构外表面。
所述外壳包括合页,所述合页活动安装于外壳外表面一侧,所述外壳表面两端固定安装有固定件。
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开设于安装机构内部中心位置,所述凹槽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外侧两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部两端活动安装有弹性弹簧,所述弹性弹簧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环,所述定位槽外侧两端活动安装有卡条,所述卡条外侧左端活动连接有弹簧杆。
优选的,所述外壳表面两端开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表面一侧设置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卡条外侧右端活动连接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外表面两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卡条内部中心位置开设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定位槽表面中心位置两端开设有通口,且所述通口与安装槽相连通,方便在将复合热敏电阻卡接在安装槽后,可直接通过通口与定位槽相连通,方便工作人员对复合热敏电阻卡接定位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卡条通过设置的卡接件活动安装在定位槽一侧,且所述卡槽与定位槽位置相对应,在工作人员从卡接件可将卡条上端打开,在将复合热敏电阻卡接在凹槽内后,可通过设置的卡条将复合热敏电阻两端固定卡接,有效起到定位的错位,达到避免复合热敏电阻本身出现脱落或者错位的现象,提高复合热敏电阻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卡环形状为半圆环状,且所述卡环对称分布在通口两侧,设置的卡环可对复合热敏电阻表面两侧活动接触卡接,结构简单。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和定位槽的深度尺寸相匹配,便于工作人员直接将符合热敏电阻直接卡接在安装槽和定位槽内部,操作方便简单,并最后通过卡条将复合热敏电阻两端固定卡接。
优选的,所述观察口位置与设置的定位槽和卡条位置相对应,方便工作人员在将外壳关闭后,可通过开设的观察口对复合热敏电阻进行观察,方便简单。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便于取出的复合热敏电阻,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富温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富温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859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双循环工艺的第二级循环系统
- 下一篇:新型空气流道内嵌3D均温板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