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力线缆外接式测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266249.7 | 申请日: | 2022-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91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 发明(设计)人: | 黄彦铭;张孟源;陈欣;王豪杰;姚国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K13/00 | 分类号: | G01K13/00;G01D21/02;G01D11/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鑫之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0 | 代理人: | 汪庆朋 |
| 地址: | 45309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线缆 外接 测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线缆外接式测温装置,包括承载护套、定位板、连接卡扣、温湿度传感器、射频天线、驱动电源及驱动电路,承载护套前端面及后端面均与一个定位板连接,定位板下端面设过线孔,定位板下端面另通过调节弹簧与一个连接卡扣连接,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承压弹簧与承载护套内侧面连接,承载护套上端面设操作腔,驱动电源及驱动电路均嵌于操作腔内,驱动电路分别与射频天线、驱动电源及温湿度传感器电气连接。本新型一方面可有效满足多种电力线缆结构配套使用的需要;另一方面可随电力线缆运行同步对电力线缆温度检测作业,且温度湿度检测精度高,从而有效实现对电力线缆运行时的温度及湿度环境进行全面且精确监控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停放管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力线缆外接式测温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电力电缆的电压等级越来越高,电缆敷设越来越多。电缆隧道修建也越来越多。因此电力负荷的增加导致电力电缆火灾的隐患也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电力电缆高温引发火灾事故,对电力线缆运行时的温度、湿度环境监测是确保电力线缆运行稳定性的重要监测手段之一。
针对这一现象,当前虽然也开发了用于感温光纤检测的相关设备及技术,如专利申请号为“202011634408.6”的“一种电缆测温装置”、专利申请号为“201821155813.8 ”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测温装置及电缆测温系统”,虽然当前这些设备或技术可以一定程度满足对电缆运行时温度环境监测的需要,但一方面均不同存在安装定位稳定性差,施工维护难度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运行时往往需要外接动力电源系统,从而导致使用灵活性和通用性差,且无法实现随电力线缆运行进行同步测温检测作业,从而导致检测精度相对较差。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电力线缆测温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新的护理床结构,本新型一方面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操作简便且通用性好,可有效满足多种电力线缆结构配套使用的需要,且施工维护灵活方便;另一方面在运行中,可随电力线缆运行同步对电力线缆温度检测作业,且温度湿度检测精度高,从而有效实现对电力线缆运行时的温度及湿度环境进行全面且精确监控的目的,辅助提高电力线缆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力线缆外接式测温装置,包括承载护套、定位板、连接卡扣、温湿度传感器、承压弹簧、射频天线、驱动电源及驱动电路,承载护套为横断面呈圆弧结构,其前端面及后端面均与一个定位板连接,且承载护套轴线与定位板板面垂直分布,定位板下端面设与承载护套同轴分布的过线孔,定位板下端面另通过调节弹簧与一个连接卡扣连接,连接卡扣位于过线孔下方,并与过线孔构成与承载护套同轴分布的闭合环状结构,温湿度传感器至少一个,位于承载护套内并通过承压弹簧与承载护套内侧面连接,温湿度传感器与承压弹簧同轴分布,且温湿度传感器轴线与承载护套轴线垂直并相交,温湿度传感器位于承载护套轴线上方,且与承载护套轴线间间距为0至承载护套半径的80%,承载护套上端面设操作腔,驱动电源及驱动电路均嵌于操作腔内,驱动电路分别与射频天线、驱动电源及温湿度传感器电气连接,射频天线至少一个,嵌于操作腔侧壁内,并环绕操作腔轴线均布且射频天线总面积为操作腔内侧面面积的30%—60%。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板后端面与承载护套端面间通过滑槽滑动连接,定位板下端面设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共两个,对称分布在过线孔轴线两侧并与过线孔轴线垂直分布,所述调节弹簧数量与调节孔数量一致,每个调节孔均与一条调节弹簧连接,所述调节弹簧上半部嵌于调节孔内并与调节孔同轴分布,下端面与连接卡扣上端面连接并与连接卡扣上端面垂直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工程学院,未经新乡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662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