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距雷达安装架节点的减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246303.1 | 申请日: | 2022-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42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川;邓维波;宗成阁;张俊;杨昌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15/08 | 分类号: | F16F15/08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孟宪会 |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距 雷达 安装 节点 装置 | ||
一种测距雷达安装架节点的减振装置,属于雷达安装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车载测距雷达都是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汽车长时间的行驶过程中,会对测距雷达造成冲击,长时间的行驶状态下,会影响其测量精度以及缩短其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多个连杆减振组件在振动产生时,通过连杆之间的铰接压缩达到缓解冲击的作用,线性弹簧组件在振动产生时,可以有效的吸收振幅,通过橡胶柱、连杆减振组件和线性弹簧组件三者配合,在车体产生振动时,可以最大化对振动进行分解吸收,使测距雷达所受的冲击力大大减弱,对测距雷达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保证了测距雷达在汽车行驶时的测距的准确性,同时提高了测距雷达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雷达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距雷达安装架节点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测距雷达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测试间距的仪器,通常用于测量较高的楼体间距,但是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安全性需求的提高,测距雷达也被广泛应用在汽车的碰撞预警领域,现有的测距雷达在安装时为了保证安装的稳定性,都是采用安装架刚性连接在汽车车架上,但是汽车在行驶时经常会路过不平坦路面,车辆本身会产生较大振动,一般的测距雷达的外壳都是塑料材质,减振性和抗冲击性较差,随着汽车长时间的行驶,刚性连接的安装架会直接将振动传递到测距雷达上,导致测距雷达受到振动的影响,其测量精度和准确性较差,同时也会缩短测距雷达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车载测距雷达都是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汽车长时间的行驶过程中,会对测距雷达造成冲击,长时间的行驶状态下,会影响其测量精度以及缩短其使用寿命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测距雷达安装架节点的减振装置;
一种测距雷达安装架节点的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外壳、中心橡胶柱、N个连杆减振组件、N个线性弹簧吸振组件和支撑盘,N为正整数,所述外壳设置在测距雷达安装架中上部支撑轴和下部支撑轴之间,且外壳的外顶与上部支撑轴的底端固定连接,外壳的外底与下部支撑轴的顶端固定连接,中心橡胶柱、多个连杆减振组件、多个线性弹簧吸振组件和支撑盘均设置在外壳中,支撑盘设置在外壳内底的中心处,且支撑盘的底端与外壳内底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橡胶柱设置在支撑盘的正上方,且橡胶柱与支撑盘同轴设置,橡胶柱的顶端与外壳内顶的中心处固定连接,多个连杆减振组件沿周向等距设置在橡胶柱的底部,且每个连杆减振组件的顶端与橡胶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每个连杆减振组件的底端与支撑盘的顶部固定连接,多个线性弹簧吸振组件沿周向等距设置在橡胶柱外圆面的下部,且每个线性弹簧吸振组件的顶端通过一号球铰与橡胶柱铰接,每个线性弹簧吸振组件的底端与支撑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每个线性弹簧吸振组件设置在相邻两个连杆减振组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N的取值范围为2-4;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顶板、底板和支撑橡胶套,支撑橡胶套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之间,且支撑橡胶套的顶端与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橡胶套的底端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顶板的上表面与上部支撑轴的底端固定连接,底板的下表面与下部支撑轴的顶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减振组件包括一号连接耳、一号连杆、二号连杆和二号连接耳,一号连接耳与橡胶柱的底部固定连接,一号连杆的一端与一号连接耳通过销轴铰接,二号连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一号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二号连接耳靠近一号连接耳的正下方设置,且二号连接耳与支撑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二号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二号连接耳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吸振组件包括线性弹簧、二号球铰和固定座,线性弹簧的一端通过一号球铰与橡胶柱铰接,线性弹簧的另一端通过二号球铰与固定座铰接,固定座固接在支撑盘的上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支撑轴的顶部设有测距雷达安装平台,测距雷达安装平台与上部支撑轴的顶部通过插销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未经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463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