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用气化炉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243563.3 | 申请日: | 2022-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84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荣;房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源石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J3/48 | 分类号: | C10J3/48;C10J3/52;C10J3/82;C10J3/84;C10J3/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 地址: | 710061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煤气化 联合 循环 发电 系统 气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用气化炉,包括气化炉,所述气化炉上部设有燃烧室,气化炉下部设有激冷室,燃烧室与激冷室之间设有连通的熔渣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冷室与熔渣出口连接的一端设有过渡段,激冷室内设有水平的筛板,筛板中间设有一通孔,通孔处穿设有竖直的转动轴,转动轴的顶端设有刀片,刀片位于筛板之上,转动轴的底端连接有电机,电机设置于激冷室外侧,所述激冷室上设有低温CO2入口、气体出口以及排渣口。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用气化炉对排渣结构作以改进,有效避免堵渣现象,并且利用IGCC系统捕集的CO2作为冷却剂对熔渣激冷,有效的对IGCC系统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节能且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化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用气化炉。
背景技术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是将煤气化技术和高效的联合循环相结合的先进动力系统。IGCC由两部分组成,即煤的气化与净化部分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部分。第一部分的主要设备有气化炉、空分装置、煤气净化设备(包括硫的回收装置);第二部分的主要设备有燃气轮机发电系统、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系统。IGCC的工艺过程如下:煤经气化成为中低热值煤气,经过净化,除去煤气中的硫化物、氮化物、粉尘等污染物,变为清洁的气体燃料,然后送入燃气轮机的燃烧室燃烧,加热气体工质以驱动燃气透平做功,燃气轮机排气进入余热锅炉加热给水,产生过热蒸汽驱动蒸汽轮机做功。IGCC技术把洁净的煤气化技术与高效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结合起来,既有高发电效率,又有极好的环保性能,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洁净煤发电技术。
气化炉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的核心部分,IGCC气化炉的炉渣通常采用液态排渣法。炉内粉煤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温度为1500℃~1700℃的合成气和炉渣、飞灰,炉渣在与气化炉水冷壁接触时,最先靠近的部分因温度低而固化,附着在水冷壁上,形成一个壳层,随后靠近的炉渣因温度高呈液态,液态渣附在固态渣壳表面,在重力作用下往下流,流至气化炉底部的渣池,被冷却水激冷,变成细小的颗粒排出炉体。正常运行状态下,渣层厚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外层熔渣沿渣层表面连续不断流动,形成良好挂渣,一旦炉况波动,引起渣层变化,炉内排渣口便易发生堵渣现象,将会影响气化炉的安全稳定运行,严重时导致气化炉停运,并且传统的熔渣激冷采用水作为冷却介质,会消耗量大水,造成水资源污染和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用气化炉,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用气化炉对排渣结构作以改进,有效避免堵渣现象,并且利用IGCC系统捕集的CO2作为冷却剂对熔渣激冷,有效的对IGCC系统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节能且环保。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用气化炉,包括气化炉,所述气化炉上部设有燃烧室,所述气化炉下部设有激冷室,所述燃烧室与所述激冷室之间设有连通的熔渣出口,所述激冷室与所述熔渣出口连接的一端设有过渡段,所述激冷室内设有水平的筛板,所述筛板中间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处穿设有竖直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端设有刀片,所述刀片位于筛板之上,所述转动轴的底端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激冷室外侧,所述激冷室上设有低温CO2入口、气体出口以及排渣口。
优选的是:所述低温CO2入口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中CO2捕集系统的液态CO2储罐相连。
优选的是:所述低温CO2入口位于所述过渡段上。
优选的是:所述排渣口设置两个,位于激冷室底部两侧。
优选的是:所述转动轴上近排渣口处设有拨料叶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源石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通源石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435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