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243014.6 | 申请日: | 2022-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20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 发明(设计)人: | 雷育永;李川;郭志君;宋英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103 | 分类号: | H01M50/103;H01M50/15;H01M50/166;H01M50/531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飞联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57 | 代理人: | 王宏 |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单体 用电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其中,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沿预设方向,容纳腔在壳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电极组件容纳于容纳腔内,电极组件在预设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端盖用于遮盖第一开口,且第一端盖电连接于第一极耳。第二端盖用于遮盖第二开口,且第二端盖电连接于第二极耳。第一开口大于第二开口,第二端盖被配置为从第一开口经过容纳腔后遮盖于第二开口。这种结构的电池单体能够实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同时入壳,从而能够同时将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连接于壳体,以缩短装配时间,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环境污染小、功率密度大、使用寿命长、适应范围广、自放电系数小等突出的优点,是现今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电池之一,也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电池的电池单体是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通过卷绕或者叠片等方式组装成电极组件,之后装入壳体、再盖上端盖,最后注入电解液得到的。其中,电池单体的壳体和端盖需要分别与电极组件的极耳进行焊接,以实现电池单体的电能的输出和输出,但是,在这种结构的电池单体中,壳体与极耳的焊接难度较高,导致电池单体的装配难度高,且装配时间较长,从而不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有效提高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沿预设方向,所述容纳腔在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极组件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端盖用于遮盖所述第一开口,且所述第一端盖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端盖用于遮盖所述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端盖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极耳;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大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端盖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开口经过所述容纳腔后遮盖于所述第二开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壳体在预设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并将第一开口设置为大于第二开口,以使第二端盖能够从第一开口进入至容纳腔内后,从容纳腔的内部对第二开口进行遮盖,采用这种结构的电池单体在进行生产装配时能够先将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别连接于电极组件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上后,再将连接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电极组件从第一开口插入至容纳腔内,以使第二端盖能够遮盖第二开口,从而能够实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同时入壳的功能,使得在生产装配时能够同时将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连接于壳体的两端,以完成电池单体的生产装配,进而能够有效降低电池单体的装配难度,且能够缩短装配时间,有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此外,在这种结构的电池单体中,由于电极组件在装配入壳体的容纳腔内之前已经完成了第一极耳与第一端盖之间以及第二极耳与第二端盖之间的连接,从而无需将第一极耳或第二极耳延伸出壳体后再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相连,有利于缩短电极组件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长度,进而能够有效降低电池单体的生产成本,且能够缓解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出现冗余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连接部和侧壁;所述连接部为沿所述壳体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所述连接部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开口;所述侧壁围设在所述连接部的外周,沿所述预设方向,所述侧壁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侧壁的另一端围成所述第一开口;其中,沿所述预设方向,所述连接部被配置为限制所述第二端盖从所述第二开口向背离所述第一端盖的方向脱离所述壳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壳体设置有连接部和侧壁,侧壁围设在连接部为外周,以形成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的容纳腔。第二开口为连接部围合形成的结构,且连接部能够限制第二端盖脱离壳体,从而一方面能够对第二端盖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有利于提升第二端盖与壳体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对第二端盖起到一定的定位和引导作用,从而便于将第二端盖从容纳腔内对第二开口进行遮盖,有利于对第二端盖进行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430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疏散平台打孔辅助设备
- 下一篇:盖体的运输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