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起重机械检验用便携式爬梯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234142.4 | 申请日: | 2022-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66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斌;朱伟进;叶向军;张国政;叶登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海斌 |
| 主分类号: | E06C1/10 | 分类号: | E06C1/10;E06C7/5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陈航 |
| 地址: | 323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重机械 检验 便携式 爬梯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爬梯领域,尤其是一种起重机械检验用便携式爬梯,包括多个爬梯本体,相邻的两个爬梯本体之间设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个矩形套,且两个矩形套之间固定安装有同一个螺纹杆,爬梯本体上安装有定位板,且矩形套与对应的定位板相适配。相邻的两个爬梯本体中的一个爬梯本体的一侧开设有定位槽,相邻的两个爬梯本体中的另一个爬梯本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定位座,且定位座与对应的定位槽相适配,两个矩形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弹簧槽,弹簧槽的内壁上安装有固定弹簧,固定弹簧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便于对爬梯本体进行拆分,能够实现便于对爬梯本体进行携带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爬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重机械检验用便携式爬梯。
背景技术
起重机械是指以间歇、重复的工作方式,通过起重吊钩的垂直升降与水平运动,从而实现负荷的三维空间位移,完成起重及装卸搬运等作业的机械设备,起重机械能减轻人类体力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完成特殊工艺操作,是实现工业过程机械化和自动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目前起重机械检验时,需要借助爬梯进行攀爬,然后对起重机械检验,但是当爬梯的高度较高时,爬梯的携带比较麻烦,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起重机械检验用便携式爬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起重机械检验时,需要借助爬梯进行攀爬,然后对起重机械检验,但是当爬梯的高度较高时,爬梯的携带比较麻烦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起重机械检验用便携式爬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起重机械检验用便携式爬梯,包括多个爬梯本体,相邻的两个爬梯本体之间设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个矩形套,且两个矩形套之间固定安装有同一个螺纹杆,爬梯本体上安装有定位板,且矩形套与对应的定位板相适配;
相邻的两个爬梯本体中的一个爬梯本体的一侧开设有定位槽,相邻的两个爬梯本体中的另一个爬梯本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定位座,且定位座与对应的定位槽相适配;
两个矩形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弹簧槽,弹簧槽的内壁上安装有固定弹簧,固定弹簧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套设在螺纹杆上,螺纹杆上设有锁止机构,锁止机构与固定板相适配,固定板上设有插合机构,插合机构与定位座相适配,固定板上设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与对应的爬梯本体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螺纹套和转杆,螺纹套螺纹套设在螺纹杆上,转杆固定设置在螺纹套的外侧表面上,且螺纹套与固定板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插合机构包括固定槽、固定孔、固定销和移动孔,所述移动孔开设在矩形套的内壁上,固定销滑动设置在移动孔内,固定孔开设在定位槽的内壁上,固定槽开设在定位座上,且固定销与固定槽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销槽和销杆,所述销槽开设在爬梯本体上,销杆固定设置在固定板上,且销杆与对应的销槽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矩形套的内壁上开设有导向孔,销杆与对应的导向孔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连通孔,且螺纹杆贯穿对应的连通孔。
优选的,位于同一侧的弹簧槽的数量为三到五个,且三到五个弹簧槽呈环形设置在固定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当需要对爬梯进行携带时,需要对爬梯本体进行拆分,通过手动转动转杆,转杆能够驱动螺纹套进行转动,在螺纹杆的作用下,使得螺纹套能够沿着螺纹杆一边旋转一边移动,螺纹套的一侧能够解除对固定板的挤压;
2、当螺纹套不对固定板进行挤压时,在固定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固定弹簧能够推动固定板进行移动,使得两个固定板能够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进行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海斌,未经刘海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341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锻造台用废料收集结构
- 下一篇:生态河道缓冲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