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超大显示屏的防蓝光护眼膜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30686.3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56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叶志成;林国发;杨细劲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为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20 | 分类号: | G02B5/20;G02B1/14;G02B5/18;H05K7/20;G09F9/00;C09J7/29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天富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4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超大 显示屏 防蓝光 护眼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超大显示屏的防蓝光护眼膜,包括防护层、第一粘胶层、防蓝光层、散热层、第二粘胶层和保护层;防护层设在第一粘胶层的上方,第一粘胶层设在防蓝光层的上方,防蓝光层设在散热层的上方,散热层设在第二粘胶层的上方,第二粘胶层设在保护膜的上方;防蓝光层由纳米光栅层和加强层构成,纳米光栅层设在加强层的上面,纳米光栅层上有纳米光栅微结构;防蓝光层通过第一粘胶层和防护层贴合在一起,散热层通过第二粘胶层和保护层贴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不仅能精准过滤电子产品430nm~460nm的短波蓝光,抑制环境眩光,无色偏,成本低廉,贴膜简单方便,无气泡残留。应用于超大显示屏,能大幅度减少屏幕内部有害蓝光对眼睛的危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眼膜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超大显示屏的防蓝光护眼膜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手机、平板、电脑、透明视窗等电子设备成为了日常生活、工作的必需品。在某些领域超大显示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比如在教育领域,目前在教育系统,每个班级配备一个80寸及以上的超大显示屏已经开始成为标配,但是随着显示屏尺寸和运行功率的增大,因为蓝光辐射对双眼所带来的伤害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科学研究证实,415nm~460nm的短波蓝光具有极高能量,从GB/T20145-2006/CIES009/E:2002表2可见,波长415nm~460nm的蓝光危害加权函数B(λ)为0.8~1,这类短波蓝光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从而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衰亡,进而导致光敏感细胞缺少养分而引起视力损伤。这些损伤是不可逆的,已经成为眼疾的主要诱发因素。研究进一步发现,电子产品的蓝光主要集中在430nm~460nm,因此,需要防电子产品430nm~460nm的短波蓝光。
目前,针对超大显示屏的防蓝光护眼贴膜产品市面上的均存在诸多缺点。比如存在运输不方便、成品率低、成本高、贴膜难度大,容易产生气泡等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开发一种用于超大显示屏的防蓝光护眼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超大显示屏的防蓝光护眼膜,作为超大显示屏的贴膜,不仅能精准过滤电子产品对人眼有害的蓝光波段,不影响有益光的透射,同时能抑制环境眩光,自然舒适,无色偏,成本低廉,而且贴膜简单方便,无气泡残留。应用于超大显示屏的防蓝光护眼,能大幅度减少屏幕内部有害蓝光对眼睛的危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超大显示屏的防蓝光护眼膜,包括防护层、第一粘胶层、防蓝光层、散热层、第二粘胶层和保护层;防护层设置在第一粘胶层的上方,第一粘胶层设置在防蓝光层的上方,防蓝光层设置在散热层的上方,散热层设置在第二粘胶层的上方,第二粘胶层设置在保护膜的上方;防蓝光层由纳米光栅层和加强层构成,纳米光栅层设置在加强层的上面,纳米光栅层上有纳米光栅微结构;防蓝光层通过第一粘胶层和防护层贴合在一起,散热层通过第二粘胶层和保护层贴合在一起。在使用时,撕开保护层,将第二粘胶层和超大尺寸显示屏贴合。
所述的防护层可以是光学级别的PC膜、PMMA膜、PET膜或者PU膜、AG膜的其中一种。
所述纳米光栅层是由胶状物采用纳米压印或者光刻的方式固化在加强层上而成。其中,所述胶状物是由光学级的丙烯酸胶经光固化的组合物。所述加强层是光学高透光度的PET、PP、PC和PE的其中一种,厚度为1-50μm。
所述纳米光栅微结构可以是二维或三维,形状可以是矩形、柱形、正弦形或类正弦形的一种。
所述防蓝光层可以根据超大显示屏的具体尺寸,先通过制图软件分解成多个小尺寸防蓝光层,用激光雕刻机把小尺寸的防蓝光层先裁切出来,再按设计图的顺序在有下吸风装置的拼版机上拼版而成。
所述第一粘胶层是丙烯酸胶和PU胶的其中一种或者两种的复合物,厚度为1-50μm。第二粘胶层是由低黏硅胶材料构成,厚度为1-5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为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为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306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建筑爬架
- 下一篇:具有防水透气结构的多功能钓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