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雾生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209597.0 | 申请日: | 2022-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26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 发明(设计)人: | 唐辉明;吴泽鑫;徐中立;李永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F40/40 | 分类号: | A24F40/40;A24F40/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成 装置 | ||
1.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架,被构造成能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外壳移动;
加热器,由所述支架提供支撑,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
所述支架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位置中使所述加热器被容纳和保持于所述外壳内,以及在所述第二位置中使所述加热器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外壳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壁,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加热器;所述壁在所述第一位置中被容纳和保持于所述外壳内,以及在所述第二位置中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外壳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壁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位置中延伸至所述外壳外的长度,大于所述加热器延伸至所述外壳外的长度;
和/或,所述壁至少部分界定接收腔,以用于接收气溶胶生成制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壁上设置有第一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被构造成是沿所述壁的轴向的延伸尺寸,大于沿所述壁的周向延伸的尺寸。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壁被构造成在所述支架的移动中,与所述加热器彼此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生成装置还包括:
操作元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支架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移动,以改变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元件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外壳外。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元件被构造成是环形形状,并被构造成能围绕所述操作元件的中心轴线旋转,进而驱动所述支架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元件被构造成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支架;
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围绕该支架的螺旋形的凹槽;
所述操作元件上设置有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凹槽内的凸起,并通过该凸起与所述凹槽配合以在旋转中驱动所述支架移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所述操作元件定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同轴布置。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元件被构造成能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移动,并在移动中驱动所述支架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二孔;
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连接结构;
所述操作元件位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并具有通过所述第二孔延伸至所述外壳内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操作元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配合,以在移动中驱动所述支架移动。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沿长度方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
所述操作元件被构造成能选择性地在所述外壳的近端驱动所述支架由所述第二位置朝第一位置移动、以及在所述外壳的远端驱动所述支架由所述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0959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生产用风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使用的脑电电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