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立领工装保暖夹克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01980.1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37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任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云龙服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005 | 分类号: | A41D13/005;A41D27/00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李伊飏 |
地址: | 3145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工装 保暖 夹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立领工装保暖夹克,包括夹克主体,还包括保温机构,所述夹克主体的内侧壁交织连接有保温机构,所述保温机构由放置袋、移动电源、USB接头和保暖片组合构成,所述夹克主体的内侧壁交织连接有保暖片,所述夹克主体的内侧壁交织连接有放置袋,所述放置袋的内侧壁连接有移动电源,所述夹克主体的内侧壁安装有USB接头。通过保暖机构能够增加夹克的御寒性,方便人员在寒冷地区穿戴;再通过防灌风机构能够增加夹克的防灌性,增加夹克保暖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夹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碳纤维立领工装保暖夹克。
背景技术
夹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衣服款式,夹克具有造型轻便、活泼有朝气等特点被广大男女青年所喜欢,但是现有的夹克保温效果一般,特别是在气候严寒地区的保温性能有限,而且其无法自行产生热量,给使用者提供热量御寒。
专利号202022614600.0公布了一种新型智能碳纤维加热保暖反光夹克,包括夹克本体和加热机构,所述夹克本体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层、保温层和内层,所述外层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反光条,所述加热机构的输出端位于所述保温层内且所述加热机构输出端朝向所述内层,所述内层远离所述保温层的表面上设有绒毛。采用这种结构面对严寒天气时,通过加热机构可以有效散发热量帮助使用者御寒,同时外层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反光条,通过反光条便于在夜间警示路过车辆等,提高安全性。
该一种碳纤维立领工装保暖夹克存在以下弊端:1、该夹克的保暖性较差导致御寒性能有限不能够在寒冷地区穿戴;2、该夹克不能够防灌风导致夹克保暖性降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碳纤维立领工装保暖夹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立领工装保暖夹克,通过保暖机构能够增加夹克的御寒性,方便人员在寒冷地区穿戴;再通过防灌风机构能够增加夹克的防灌性,增加夹克保暖性,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碳纤维立领工装保暖夹克,包括夹克主体,还包括保温机构,所述夹克主体的内侧壁交织连接有保温机构,所述保温机构由放置袋、移动电源、USB接头和保暖片组合构成,所述夹克主体的内侧壁交织连接有保暖片,所述夹克主体的内侧壁交织连接有放置袋,所述放置袋的内侧壁连接有移动电源,所述夹克主体的内侧壁安装有USB接头。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灌风机构,所述夹克主体的外侧壁交织连接有防灌风机构,防灌风机构能够避免降低风从领口处灌进。
进一步地,所述防灌风机构由束带、子粘带、毛绒带和母粘带组合构成,所述夹克主体的外侧壁交织连接有束带,所述束带的外侧壁交织连接有子粘带,所述束带的外侧壁交织连接有母粘带,所述夹克主体的内侧壁交织连接有毛绒带,通过子粘带与母粘带连接,能够将领口处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夹克主体的内侧壁交织连接有碳纤维层,所述夹克主体的外侧壁交织连接有束缚带,能够增加夹克主体的保温性。
进一步地,所述保暖片的输入端与USB接头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方便对保暖片提供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夹克主体的内侧壁交织连接有保温机构,保温机构由放置袋、移动电源、 USB接头和保暖片组合构成,夹克主体的内侧壁交织连接有保暖片,保暖片充电后能够发热,夹克主体的内侧壁安装有USB接头, USB接头的输出端与保暖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从而将移动电源的释放电流端口与USB接头连接,能够对保暖片进行供电,从而保暖片能够加热,增加夹克主体的保暖性,夹克主体的内侧壁交织连接有放置袋,放置袋用来放置移动电源,方便对移动电源携带,从而能够增加夹克主体的御寒性,使得人员能够在寒冷地区穿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云龙服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市云龙服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019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