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装配轴承及卡簧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184454.9 | 申请日: | 2022-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29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齐远东;张升芳;李全顺;周大才;孙应钦;相晓峰;孟维林;毛华富;杨平;傅立功;陶克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叶桂萍 |
| 地址: | 31582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装配 轴承 卡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装配轴承及卡簧的装置,包括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工位,与第一工位并排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二工位,其特征在于:第二工位包括第二压装部,与第二压装部连接的第二驱动部以及能搁置在待装配件的卡簧槽上方的导向件,该导向件的上端具有供卡簧限位的限位槽,在限位槽中设置有激光检测器;第二驱动部能带动第二压装部将设于导向件中的卡簧从限位槽移动至卡簧槽以完成卡簧的装配动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卡簧进入卡簧槽需要先进行形变,为此,设置导向件可以更好地使得卡簧形变,从而快速准确地进入卡簧槽中,且通过设置激光检测器可以确保导向件的限位槽中放入了卡簧,从而避免卡簧漏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装配轴承及卡簧的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常常被装配在转轴或者轴孔中,主要用于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由于轴承的厚度d1较厚,且与待装配件通常为过盈配合,因此,需要将轴承装配入待装配件的转轴或者轴孔中时,需要用到较大的力,如果待装配件的数量较少,则会采用人工使用专用工具的方式进行装配,但当待装配件的数量较多时,人工装配的效率将难以满足生产需求,而在装配好轴承后,通常还需要在轴承上装配一个厚度为d2的卡簧,以对轴承进行限位,防止其因振动而脱离待装配件,由于轴承及卡簧的装配是顺序装配的,在装配作业人员工作疲劳时,可能会发生漏装卡簧的情况,为此,一专利号为ZL202120874206.2的中国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卡簧自动装配装置》公开了一种自动装配装置,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上的滑台气缸、固定在所述滑台气缸的活塞杆上的举升气缸、安装在所述举升气缸上的定位工装、固定在所述装置主体两侧的卡簧分料机构、止推气缸和固定在所述止推气缸的活塞杆上的分料器,该装置通过定位工装定位待装配件,定位工装被滑台气缸拉至装配位置,顶升气缸上升将机械手钣金件推至分料器,止推气缸分别推出1个轴承安装于机械手钣金件顶面,卡簧分料结构将卡簧安装于轴承中心轴卡槽内,进而可以实现轴承和卡簧的一起自动安装;虽然通过该装置实现了轴承和卡簧的集中装配,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装配完轴承后直接进行卡簧装配,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漏装卡簧的现象发生,但由于该装置的上料是由装置自行完成的,且没有设置相应的防错功能,在机械出现故障时,还是会导致漏装卡簧,从而影响待装配件的装置质量,另外,在安装完卡簧后,有些待装配件如汽车的变速箱会要求在轴孔中装入厚度为d3的封堵件,用于防止待装配件中的润滑油从轴孔流出,最后,由于自动化的装配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在装配过程中,装配作业人员误将手伸入装配区域会使得装配人员受伤,为此,需要对现有技术作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轴承及卡簧漏装的用于装配轴承及卡簧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够装配封堵件的用于装配轴承及卡簧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装配作业人员受伤的用于装配轴承及卡簧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装配轴承及卡簧的装置,包括:
工作台;
第一工位,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并用于安装轴承;
第二工位,与所述第一工位并排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并用于安装卡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位包括用于将卡簧压装入待装配件的第二压装部,与所述第二压装部连接的第二驱动部以及能搁置在待装配件的卡簧槽上方的导向件,该导向件的上端具有供卡簧限位的限位槽,在所述限位槽中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放置有卡簧的激光检测器;
所述第二驱动部能带动所述第二压装部将设于所述导向件中的卡簧从所述限位槽移动至所述卡簧槽以完成卡簧的装配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844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CD导乘屏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台区分支监测设备的拓扑识别核心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