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自洁的水龙头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61257.5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03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管鸿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鸿升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7/00 | 分类号: | F16K27/00;B08B9/043 |
代理公司: | 温州冠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46 | 代理人: | 王锐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龙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自洁的水龙头,由水龙头本体组成,所述的水龙头本体包括有壳体与启闭组件,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水流管道以及放液槽,所述的水流管道内设置有出流端,启闭组件用于控制水流管道的启闭,所述的放液槽一端与水流管道连通,所述的放液槽的另一端贯穿壳体设置有入液口,所述的壳体位于入液口设置有用于启闭入液口的第一开关件。采用上述方案,提供一种水龙头本体内置放液槽,通过在放液槽内放置水垢清洁剂实现对水流管道进行清洁的可自洁的水龙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自洁的水龙头。
背景技术
水龙头是水阀的通俗称谓,用来控制水流的大小开关,有节水的功效。
水龙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只要有水循环经过的地方,就会有矿物质水垢的产生,这些矿物质水垢沉积积聚的非常快,影响水龙头的美观与使用体验,现有水龙头存在的问题在于:水龙头壳体上的水垢会得到人们及时的处理,但隐藏在水龙头内的水垢往往会因隐秘不被注意或是操作不便而被人们忽略,因此无法得到清洁,影响水龙头内水流的质量,同时,水垢长时间得不到清理并且不断堆积,会滋生细菌,长此以往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
因此,如何快速省力地清理水龙头内部的水垢,实现水龙头的可自洁,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龙头本体内置放液槽,通过在放液槽内放置水垢清洁剂实现对水流管道进行清洁的可自洁的水龙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由水龙头本体组成,所述的水龙头本体包括有壳体与启闭组件,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水流管道以及放液槽,所述的水流管道内设置有出流端,启闭组件用于控制水流管道的启闭,所述的放液槽一端与水流管道连通,所述的放液槽的另一端贯穿壳体设置有入液口,所述的壳体位于入液口设置有用于启闭入液口的第一开关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液槽的设置能够使得使用者将水垢清洁剂倒入放液槽,水垢清洗剂流动进入水流管道内,静置后打开启闭组件,水流能够对水流管道进行冲洗,从而达到清洁水流管道的目的,相较于传统方式更加省力与高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壳体位于水流管道背离放液槽侧设置有延伸槽,所述的第一开关件包括有用于封闭放液槽的第一启闭部与第二启闭部,当第一启闭部与放液槽配合时,第一启闭部与放液槽螺纹连接,当第二启闭部与放液槽配合时,第二启闭部分别与放液槽以及延伸槽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开关件设置有第一启闭部与第二启闭部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第一启闭部与放液槽配合时能够对入液口进行封闭,当第二启闭部与放液槽配合时,第二启闭部不但起到封闭入液口,而且第二启闭部穿过水流管道而减小水流管道的流道截面面积,使得水流出流速度增大,以及可通过第二启闭部更加有效的起到扰流作用来,在流速增快以及扰流的双重作用下,可有效对水垢清洗剂起到发泡作用来提高清洗效率,此外,第二启闭部还延伸至延伸槽内,从而第二启闭部两端分别受到放液槽以及延伸槽的支撑作用提高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水流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管段、弧形管段、第二直管段,所述的放液槽与弧形管段连通,所述的第一直管段沿竖向延伸,所述的弧形管段一端与第一直管段的上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直管段的一端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直管段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抬高水位进而使得水流经过弧形管段从第二直管段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直管段沿水平方向朝远离弧形管段逐渐沿竖向朝下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直管段倾斜设置使得在启闭件关闭时,停留在第二直管段内的水流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流动,不会停留在第二直管段内,减少水流管道内的储水量来提高用水卫生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用于清洁水流管道的清洁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鸿升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温州鸿升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612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