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棒材粗中轧出口导管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56049.6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89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苏冯波;胡楠;韩书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16 | 分类号: | B21B39/16;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张英荷 |
地址: | 7351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棒材粗中轧 出口 导管 除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棒材粗中轧出口导管除尘装置,包括除尘本体,所述除尘本体一端为圆环状的连接部,另一端为圆环状的喷淋部;所述喷淋部外表面沿环向等距设置有多个进水管,所述喷淋部内表面沿环向等距设置有多个喷水孔,所述进水管与喷水孔相连通。三个喷水孔形成环状水雾,能有效洗除热轧件表面产生的氧化铁粉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成本低,有效减少了作业环境内的二次氧化铁粉尘,显著预防尘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棒材轧制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棒材粗中轧出口导管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棒材在粗中轧过程中,尤其在出口导管处会产生大量的红色粉尘,轧制规格越小、轧件速度越快,产生的粉尘就越多,特别是生产小圆钢时,轧制区域空气中粉尘含量很高,严重污染了操作环境,给生产人员的身体造成较大的损害。这种红色粉尘的成分主要是粉末状的氧化铁,产生原因为热轧坯在空气中二次氧化,经高速旋转的轧辊轧制后在输出过程中与出口导管进行硬磨擦,导致热轧坯表面的氧化铁屑剥落冒出所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棒材粗中轧出口导管除尘装置,以解决轧机出口导管处氧化铁粉逸散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棒材粗中轧出口导管除尘装置,包括除尘本体,所述除尘本体一端为圆环状的连接部,另一端为圆环状的喷淋部;所述喷淋部的外径大于连接部的外径,所述喷淋部的内径与连接部的内径相等;所述喷淋部外表面沿环向等距设置有多个进水管,所述喷淋部内表面沿环向等距设置有多个喷水孔,所述进水管与喷水孔相连通,所述连接部外周还设置有螺纹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多个环状分布的喷水孔可以增大水雾喷散范围,形成环状水雾有效解决了粗中轧导管出口氧化铁粉逸散的问题,氧化铁粉尘通过高压水雾帘吸附落入粗中轧冲渣沟有效减少了现场废弃物;
2、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效降低粗中轧区域氧化铁粉尘浓度,极大改善了现场操作环境,从而保护了在岗人员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中,1-除尘本体、2-喷淋部、3-进水管、4-喷水孔、5-连接部、6-螺纹孔、7-出口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线棒材粗中轧出口导管除尘装置,包括除尘本体1,除尘本体1一端为圆环状的连接部5,另一端为圆环状的喷淋部2;喷淋部2的外径大于连接部5的外径,喷淋部2的内径与连接部5的内径相等;喷淋部2外表面沿环向等距设置有三个进水管3,喷淋部2内表面沿环向等距设置有三个喷水孔4,进水管3与喷水孔4相连通,连接部5外周设置有螺纹孔6。其中,喷水孔4的孔径为2~5mm。
使用本实用新型除尘装置时,如图3所示,将制作好的除尘本体1通过螺栓安装在轧机的出口导管7上,保证喷淋部2上的进水管3周围无阻挡,然后将进水管3与外部高压水源相连通,即可实现热轧棒坯出钢过程中,氧化铁粉尘随水雾落下,避免了氧化铁粉尘四处逸散,极大改善了热轧生产区域的空气质量,从而保护了在岗人员的身心健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560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冻干机用带棘爪定位机构拉出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玻璃仪器防爆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