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压海水膜法淡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41936.6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64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路传波;袁荃;况黎;王俊;杨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碧菲分离膜(大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高福勇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海水 淡化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海水膜法淡化设备,包括托架以及设于托架上的流通系统,流通系统包括固定在托架顶部的框架以及固定在框架中并从上往下依次分布的第一纳滤组件、第二纳滤组件、第三纳滤组件、第四纳滤组件、第五纳滤组件和第六纳滤组件,第一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一纳滤膜管,第二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二纳滤膜管,第三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三纳滤膜管,第四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四纳滤膜管;本实用新型显著提升了实用性以有效扩大了适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海水膜法淡化设备。
背景技术
从海水中取得淡水的过程就是海水淡化,目前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主要有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法、以及碳酸铵离子交换法,应用反渗透膜法和蒸馏法是淡化技术中的主流方法;蒸馏法需要有较大的罐体储存海水,然后使用大容量的蒸馏罐对一定量的海水集中进行蒸馏,这就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而且蒸馏过程需要持续且较高的能耗,因此也逐渐被淘汰;反渗透膜法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设备均是单进单出形式,即只有一个海水进口和一个淡水出口,所以无法根据淡水质量和流量的要求而分类输出,因此实用性欠佳、适用范围较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淡水输出质量和输出流量大小的不同要求来有针对性的选择淡水出口,进而显著提升了实用性以有效扩大了适用范围的低压海水膜法淡化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低压海水膜法淡化设备,包括托架以及设于托架上的流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系统包括固定在托架顶部的框架以及固定在框架中并从上往下依次分布的第一纳滤组件、第二纳滤组件、第三纳滤组件、第四纳滤组件、第五纳滤组件和第六纳滤组件,所述第一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一纳滤膜管,所述第二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二纳滤膜管,所述第三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三纳滤膜管,所述第四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四纳滤膜管,所述第五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五纳滤膜管,所述第六纳滤组件包括四个横向设置并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的第六纳滤膜管,所述流通系统还包括第一海水管、第二海水管、第一淡水管、第二淡水管、第三淡水管、第四淡水管、第一淡水支管和第二淡水支管,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一纳滤膜管、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二纳滤膜管、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三纳滤膜管、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四纳滤膜管和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五纳滤膜管的进液口均并联在第一海水管上,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一纳滤膜管和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二纳滤膜管的右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一淡水管上,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三纳滤膜管、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四纳滤膜管和最前侧的一个所述第五纳滤膜管的右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二淡水管上,其余的每个所述第一纳滤膜管和其余的每个所述第二纳滤膜管的右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三淡水管上,所述第一淡水支管和所述第二淡水支管的一端均并联在第四淡水管上,所述第一淡水支管和所述第二淡水支管的另一端均封闭,其余的每个所述第三纳滤膜管和其余的每个所述第四纳滤膜管的右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一淡水支管上,其余的每个所述第五纳滤膜管和每个所述第六纳滤膜管的右侧出液口均并联在第二淡水支管上,最后侧的一个所述第一纳滤膜管、最后侧的一个所述第二纳滤膜管、最后侧的一个所述第三纳滤膜管、最后侧的一个所述第四纳滤膜管、最后侧的一个所述第五纳滤膜管和最后侧的一个所述第六纳滤膜管的进液口均并联在第二海水管上,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一个所述第一纳滤膜管、一个所述第二纳滤膜管、一个所述第三纳滤膜管、一个所述第四纳滤膜管、一个所述第五纳滤膜管和一个所述第六纳滤膜管之间还均设有一个海水支管,每个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所述第一纳滤膜管、所述第二纳滤膜管、所述第三纳滤膜管、所述第四纳滤膜管、所述第五纳滤膜管和所述第六纳滤膜管的进液口均并联在对应的一个海水支管上,每个所述海水支管的一端均并联在第二海水管上并均位于最后侧的一个第一纳滤膜管、最后侧的一个第二纳滤膜管、最后侧的一个第三纳滤膜管、最后侧的一个第四纳滤膜管、最后侧的一个第五纳滤膜管和最后侧的一个第六纳滤膜管的进液口的上游侧,每个所述海水支管的另一端均封闭,所述第一海水管、所述第二海水管、所述第一淡水管、所述第二淡水管、所述第三淡水管和所述第四淡水管的一端均封闭,所述第一海水管、所述第二海水管、所述第一淡水管、所述第二淡水管、所述第三淡水管和所述第四淡水管的另一端均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碧菲分离膜(大连)有限公司,未经碧菲分离膜(大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419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安装用多功能脚手架
- 下一篇:一种基于视觉引导的焊接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