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承压水土层上施工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32239.4 | 申请日: | 202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04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苏程祥;陈培媛;秦新波;蒋昊;孙明;朱文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名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3 | 代理人: | 卢志文 |
地址: | 201419 上海市宝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土 施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压水土层上施工的结构,包括承压水土层、垫层、地下室底板、预制涵管和水泵,所述地下室底板和垫层依次设置在承压水土层上,所述地下室底板、垫层和承压水土层对应渗水处下挖孔洞,所述孔洞的直径依据渗水量确定,所述预制涵管的直径和孔洞的直径相同,所述预制涵管的下端口包裹过滤网,将预制涵管置于孔洞内,预制涵管的上端高于地下室底板的表面,所述预制涵管外壁和孔洞内壁之间浇筑有C15素混凝土;所述水泵放置在预制涵管内抽取地下水,基本不增加建筑成本,解决渗水难题,又不增加建筑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承压水土层上施工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室施工中,基坑开挖完成后,经常碰到承压水土层渗水,且水压、水量都比较大,处理起来比较困难,且处理费用很高。常用处理方法:采用堵的办法。
申请人碰到一个案例:某项目采灌注桩基础,两层地下室,基底下方5.0米以下的土层中存在承压水。基坑开挖完成后的第二天,其中一根桩的侧面出现渗水,且喷出地面1.0米多高,水量很大(两台水泵同时工作才能将水排完),经现场察看,发现水是测桩侧往上喷的(可能是桩浇筑不密实,存在渗水通道)。
当时甲方邀请了设计、勘察、监理、施工等单位和当地专家一起讨论解决办法,当时专家组给出的办法是:地下室取消一层,采用C15素混凝土回填3.6米,以压住承压水,否则无法继续施工。
这样会带来以下问题:1)工期延后,工期至少加长一个月;2)设计单位因车位减少、楼梯变动要重新修改图纸;3)需要重新接桩3.6米;4)地库减少一层,车位也相应减少;
5)经估算,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经济可行、操作方便的一种承压水土层上施工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承压水土层上施工的结构,包括承压水土层、垫层、地下室底板、预制涵管和水泵,所述地下室底板和垫层依次设置在承压水土层上,所述地下室底板、垫层和承压水土层对应渗水处下挖孔洞,所述孔洞的直径依据渗水量确定,所述预制涵管的直径和孔洞的直径相同,所述预制涵管的下端口包裹过滤网,将预制涵管置于孔洞内,预制涵管的上端高于地下室底板的表面,所述预制涵管外壁和孔洞内壁之间浇筑有C15素混凝土;所述水泵放置在预制涵管内抽取地下水,同时在地下室底板上建设建筑物,待建筑物建设到第五层时,取出水泵并利用C35微膨胀混凝土封闭孔洞。
首先,将预制涵管置于孔洞内,预制涵管的上端高于地下室底板的表面150mm,以防止垃圾进入涵管内部,接着,将预制涵管外壁和孔洞内壁之间浇筑有C15素混凝土,以保证基底完整性,最后,将水泵放置在预制涵管内抽取地下水,抽取地下水的同时在地下室底板上建设建筑物,地下室施工时碰到承压水土层渗水时,采用在喷水点位置埋设涵管将水排走(承压水只需要在一个点排水,其他位置就不会渗水),待建筑物建设到第五层时,取出水泵并利用C35微膨胀混凝土封闭孔洞,基本不增加建筑成本,解决渗水难题,又不增加建筑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涵管的上端高于承压水土层的表面150mm。所述预制涵管的上端高于承压水土层的表面150mm,防止垃圾进入涵管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涵管的直径为0.6m或1m。
进一步地,所述孔洞的直径为0.6m或1m。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为双层钢丝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322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语音转换的智能语音终端设备
- 下一篇:一种高强弓形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