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体菌种发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25529.6 | 申请日: | 202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33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曾熙雯;张佳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F3/10 | 分类号: | A23F3/10 |
代理公司: | 武汉菲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84 | 代理人: | 贾双明 |
地址: | 4007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菌种 发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体菌种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箱,所述发酵箱的左侧连接有蒸汽进口,且发酵箱的前侧设置有门体,所述门体的上端设置有气压阀,且气压阀的右侧设置有温湿度控制器,所述发酵箱的上端内部设置有轴座,且发酵箱的内部设置有发酵室,并且发酵室的外侧设置有内胆壁,所述发酵室的内部设置有转轴,且转轴的下端连接有电机,所述转轴的表面焊接有转盘,且转盘的内部开设有放料口,所述放料口的下端连接有放料管,且放料管的内部设置有抽芯板。该液体菌种发酵装置,通过设置机械搅拌装置代替人工,节约了人力,同时保证了发酵环境的稳定性,降低发酵不良品的产生概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生产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液体菌种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液体菌种”是用液体培养基,在生物发酵罐中,通过深层培养(液体发酵)技术生产的液体形态的食用菌菌种,“液体”指的是培养基物理状态,“液体深层培养”就是发酵工程技术。“液体制种”实质是利用生物发酵工程生产液体菌种,取代传统、朴素的固体制种;利用生物发酵原理,给菌丝生长提供一个最佳的营养、酸碱度、温度、供氧量,使菌丝快速生长,迅速扩繁,在短时间达到一定菌球数量,完成一个发酵周期,即培养完毕。
液体菌种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最佳的营养、酸碱度、温度、供氧量几个步骤,其中搅拌发酵是通过将液体进行搅拌,可使其增加接触氧气的程度,从而促进酶促氧化作用,使鲜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
但是,现有的发酵工艺多数需要人工定时打开发酵箱,不易精准把握时间,且浪费人力,还会导致发酵介质(湿热蒸汽和酶活性)的散失,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液体菌种发酵装置,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菌种发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发酵装置多数需要人工定时打开发酵箱翻动液体菌种,不易精准把握时间,且浪费人力,还会导致发酵介质(湿热蒸汽和酶活性)的散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体菌种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箱,所述发酵箱的左侧连接有蒸汽进口,且发酵箱的前侧设置有门体,所述门体的上端设置有气压阀,且气压阀的右侧设置有温湿度控制器,所述发酵箱的上端内部设置有轴座,且发酵箱的内部设置有发酵室,并且发酵室的外侧设置有内胆壁,所述发酵室的内部设置有转轴,且转轴的下端连接有电机,所述转轴的表面焊接有转盘,且转盘的内部开设有放料口,所述放料口的下端连接有放料管,且放料管的内部设置有抽芯板,所述转盘的上方设置有搅拌棒,且搅拌棒的上端连接有连接杆,并且连接杆的上端连接有固定杆。
优选的,所述蒸汽进口外接湿热蒸汽设备,且蒸汽进口内部设置有蒸汽管道,并且蒸汽管道与发酵室连通。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上端与轴座转动连接,且转盘上下等距焊接在转轴的表面,并且转盘的内部设置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设置为横置的“L”形结构,且固定杆的外端与内胆壁焊接固定,并且固定杆的下端与连接杆的中部螺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搅拌棒设置为锥形结构,且搅拌棒等距焊接在连接杆的下端,并且搅拌棒伸入转盘的凹槽内部,且搅拌棒不与凹槽底部接触。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设置关于转轴左右对称,且连接杆在空间内与转盘的径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放料口开设在转盘的凹槽底部,且放料口与放料管的上端沿焊接,并且抽芯板与放料管设为滑动卡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液体菌种发酵装置,结构设置合理,通过设置机械搅拌装置代替人工,节约了人力,同时保证了发酵环境的稳定性,降低发酵不良品的产生概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255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