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夹持密封装置和夹持密封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22804.9 | 申请日: | 202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92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赖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汇芯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7/58 | 分类号: | F16L37/58;F16L55/00;F16J15/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彭辉剑 |
地址: | 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新澜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持 密封 装置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夹持密封装置,用于对管路进行夹持和密封,包括导轨、至少一滑块、夹持元件和密封元件。所述至少一滑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夹持元件设置在每一所述滑块上。所述密封元件设于所述夹持元件上,所述密封元件用于套设于所述管路的外表面以对所述管路进行夹持和密封。本申请所述夹持密封装置,通过驱动元件带动滑块移动,从而带动夹持元件和密封元件移动,使得密封元件能套设于管路的外表面且降低了对对准精度的要求,实现了对一套或多套管路的自动化的夹持和密封;通过密封元件内设置凸环以及材料选择等设置,可减小管路插接过程中的摩擦力,增强了耐久性,密封性能可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对管路进行夹持和密封的夹持密封装置和夹持密封设备。
背景技术
管路密封通常使用O型密封圈进行轴向密封,适合于静态工况。而在需要频繁断开管路连接或需要频繁连接管路的动态工况下,O型密封圈的径向密封方式对管路的对准精度、插接口润滑度有较高要求,并且由于过盈配合和摩擦等原因其耐久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能降低对准精度要求、耐久性长且能实现自动化的管路连接和密封的夹持密封装置。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夹持密封装置,用于对管路进行夹持和密封,所述夹持密封装置包括:
导轨,其具有沿导轨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导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
至少一滑块,其具有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导向块,以使所述滑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上并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滑块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以及面向沿滑动方向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
夹持元件,所述夹持元件设置于靠近所述滑块的第一端部的侧面,所述夹持元件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端面为第三端面,所述夹持元件从所述第三端面向外突出有夹接头;所述夹持元件具有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该中心线与导轨和滑块沿相同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不重叠;和
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设于所述夹持元件的所述夹接头上,所述密封元件用于套设于待密封的管路的外表面以对所述管路进行夹持和密封。
通过滑块的移动带动夹持元件和密封元件移动,使得密封元件能套设于管路的外表面且降低了对对准精度的要求,实现了对一套或多套管路的自动化的夹持和密封。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元件包括紧固主体,所述夹接头从所述紧固主体靠近上表面的一端面凸出于所述第三端面,所述紧固主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块的侧面上。所述密封元件套设于所述夹接头的外周面,所述密封元件为管状件。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元件包括圆柱体本体和贯穿所述圆柱体本体的通孔,所述通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套设于所述夹接头上,所述第二端向内收缩形成阶梯状端部,所述阶梯状端部的孔径小于所述圆柱体本体的孔径。所述阶梯状端部用于套设于所述管路的外表面。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圆柱体本体的孔径大于所述管路的外径,所述阶梯状端部的通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管路的外径。如此,可将密封元件套设于管路的外表面,从而对管路进行夹持(连接)和密封。通过设置所述阶梯状端部,可将管路卡持在所述阶梯状端部中,进一步提升了密封的可靠性,相对于使用O型密封圈的方式更容易实现自动化连接管路。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元件的材质包括橡胶和/或聚四氟乙烯(PTFE)。橡胶为软性材料,在和管路插接的过程中能轻微变形,通过压缩产生密封效果,此种密封方式相较于O型密封圈的方式更持久。聚四氟乙烯摩擦系数小,减小了管路插接过程中的摩擦力,耐久性长,还能提供足够的密封预紧力,密封性能可靠。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橡胶的邵氏硬度为40°~55°,所述橡胶的压缩量为0.4mm~0.6mm。橡胶的硬度较软且可发生轻微形变,有利于将密封元件套设于管路表面产生密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汇芯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汇芯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228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