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化建造柱与基础连接节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20277.8 | 申请日: | 202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23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韩文龙;肖明;郁银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E04C3/34;E04B1/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化 建造 基础 连接 节点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化建造柱与基础连接节点结构,上部结构柱为适应工业化建造需求的大钢模现浇柱或钢管混凝土柱,在基础预留杯口实现柱与基础的连接,杯口侧面采用瓦楞钢板形成键槽,在瓦楞钢板上打孔穿设基础界面抗剪钢筋,增强杯口界面的抗剪能力;柱为大钢模现浇柱时,柱钢筋笼插入杯口部分不设置箍筋,利用瓦楞钢板代替箍筋作为横向约束,便于柱钢筋笼吊装插入杯口;柱为钢管混凝土柱时,杯口截面大于柱钢管截面,在柱钢管侧壁打孔穿设钢管柱抗剪钢筋,钢管柱抗剪钢筋与基础界面抗剪钢筋错开搭接,避免柱钢管吊装时钢筋碰撞。本发明构造简单,保证界面抗剪性能的同时也可避免钢筋碰撞,便于施工且施工质量易于控制,传力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工业化建造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工业化建造柱与基础连接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工业化建造在施工现场大量采用大型模具或免模技术避免现场人工高空支模,可大大提高现场建造效率,避免现场高空人工施工,减少人工用量,施工安全风险大大降低,同时混凝土成型质量及表面观感也明显优于传统建造方式,是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大力推广的新型建造方式。大钢模现浇混凝土柱采用大型整体钢模作为柱模板,将绑扎完成的钢筋笼和大钢模组装完成后整体吊装,避免现场高空人工绑扎钢筋及支模;钢管混凝土柱利用钢管作为混凝土浇筑时的模板,同时钢管可提供柱受弯承载力、对内部混凝土形成约束效果,受力性能好,可避免现场高空支模,无钢筋绑扎工作。因此,大钢模现浇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是工业化建造体系中广泛应用的结构柱形式。大钢模现浇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与基础的连接节点构造直接影响连接节点的强度和刚度,进一步影响结构安全。
传统现浇结构采用的现浇混凝土柱与基础的连接节点构造是在基础上预埋上部柱纵筋,在预埋柱纵筋的基础上续接柱纵筋,现场人工绑扎柱箍筋,无法满足大钢模现浇混凝土柱将预先制作的柱钢筋笼和大钢模组装整体吊装的工业化建造需要。传统钢管混凝土柱采用埋入式柱脚、端承式柱脚或插入式柱脚,埋入式柱脚需在基础钢筋绑扎前将上部柱钢管吊装完成,钢管现场斜撑固定及调节垂直度较为困难;端承式柱脚需在基础内预埋螺栓,预埋螺栓定位难度大,且保证刚接时螺栓用量大;插入式柱脚在基础上预留上大下小的杯口,杯口内壁无键槽及抗剪钢筋,杯口内后浇混凝土在弯矩和剪力作用下易发生新老混凝土界面破坏,传力性能差,现行设计规范仅允许将其用于单层房屋,无法发挥钢管混凝土柱多层钢管整体制作、整体吊装的优势,且杯口侧壁界面传力性能受杯口内后浇混凝土干缩影响大。
申请号为201711188594.3、名称为“大钢模现浇柱施工方法”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大钢模现浇柱与基础的连接节点构造,在基础柱纵筋对应位置预埋金属波纹管形成竖孔,在竖孔内注入高强灌浆料,将大钢模现浇柱的钢筋笼吊装,柱纵筋插入竖孔内,依靠高强灌浆料与柱纵筋的粘结作用实现柱纵筋在基础内的锚固。该构造虽可保证大钢模现浇柱纵筋在基础内的锚固,保证受力性能,但高强灌浆料的现场拌和要求高,高强灌浆料的流动性随时间衰减、允许施工时间较短,现场多根大钢模现浇柱吊装时对施工组织要求高,且大钢模现浇柱安装精度调整过程中易对高强灌浆料产生扰动、影响受力性能。同时,按照施工要求,上部柱混凝土浇筑施工需在高强灌浆料灌浆施工一天后方可进行,对工期产生影响。此外,基础内预埋金属波纹管固定措施不当时,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易移位、倾斜,导致柱钢筋笼无法安装,需要现场重新在基础上打孔,对受力不利且人工用量大。
申请号为202021163747.6、名称为“一种薄壁钢管砼组合柱与基础联结节点”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基础的连接节点构造,在基础上同专利201711188594.3预埋金属波纹管形成竖孔,在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底部焊接一系列与钢管轴向平行的钢筋,吊装钢管,钢筋伸入竖孔内依靠高强灌浆料实现锚固。该构造同样存在施工组织要求高,钢管安装精度调整过程中易对高强灌浆料产生扰动、影响受力性能的缺点,同时钢管底部焊接钢筋完全承担钢管拉力,对焊接质量要求高,焊接成本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202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中冷器的散热管加强卡
- 下一篇:自动升降书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