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极片防震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19908.4 | 申请日: | 202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14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蒋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兴德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50/14;H01M50/531 |
代理公司: | 郑州万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5 | 代理人: | 任彬 |
地址: | 472000 河南省三门***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防震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锂离子电池的极片防震组件,包括电池壳,所述电池壳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之间通过锁定组件连接,下壳内设有锂电池座,锂电池座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减震组件,两个所述减震组件上分别连接有正极片和负极片。本锂离子电池的极片防震组件,在受到振动时,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可以吸收横向以及纵向的振动力,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安装在电极片架的两端,从而保护好正极片和负极片,通过球铰链让其活动的范围增加,电极片架在水平或者竖直方向振动时,导向外筒和导向内杆也可以跟随活动,导向内杆与电极片架底面活动连接,利用导向内杆和导向外筒的设置对电极片架振动的幅度有所限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的极片防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极片防震组件。
背景技术
充电宝为常用的设备,充电宝内部采用锂电池作为储能,而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
充电宝属于能量物质,电池本身携带的高能量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充电宝必须针对输入和输出进行安全保护,而现有的充电宝的内部无设置防震缓冲机构,无法有效的将外界的震动进行缓冲处理,抗震性较差,在发生震动时,电池的极片受到振动则可能发生脱落,从而影响整个设备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极片防震组件,具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可以吸收横向以及纵向的振动力,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安装在电极片架的两端,从而保护好正极片和负极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极片防震组件,包括电池壳,所述电池壳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之间通过锁定组件连接,下壳内设有锂电池座,锂电池座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减震组件,两个所述减震组件上分别连接有正极片和负极片,减震组件还连接有导向组件;
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夹持锂离子电池。
优选的,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容置筒和插杆,容置筒分布在锂电池座两侧的下壳内,插杆分布在上壳内,插杆插入容置筒内。
优选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上减震架、下减震架、电极片架,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上减震架和下减震架对称固定在锂电池座上,上减震架和下减震架相对的表面上均安装有第一弹簧,电极片架对称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下壳的内壁上,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分布在电极片架上。
优选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外筒和导向内杆,导向外筒的一端安装在锂电池座上,导向外筒的另一端插入导向内杆,导向内杆与电极片架底面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向外筒与锂电池座之间通过球铰链活动连接,导向内杆与电极片架之间通过球铰链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安装在电极片架的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锂离子电池的极片防震组件,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对电极片架的四面进行牵引,则在受到振动时,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可以吸收横向以及纵向的振动力,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安装在电极片架的两端,从而保护好正极片和负极片,通过球铰链让其活动的范围增加,电极片架在水平或者竖直方向振动时,导向外筒和导向内杆也可以跟随活动,导向内杆与电极片架底面活动连接,利用导向内杆和导向外筒的设置对电极片架振动的幅度有所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兴德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兴德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199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沥青再生混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墙体保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