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生物生产用的尾气排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11246.6 | 申请日: | 202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31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舒延岭;曹庆梅;陈伟;王杰;刘永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中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53/00;B01D49/00;C12M1/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危松 |
地址: | 443302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 生产 尾气 排放 系统 | ||
微生物生产用的尾气排放系统,包括发酵釜,发酵釜上连通有排气管,还包括盘管、冷凝器和储液罐,盘管两端分别与排气管和冷凝器进气口连通,冷凝器排气口连通储液罐顶部,在储液罐上设有排气口,在排气管上依次连通有单向阀、排气泵和蒸汽管,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尾气进行充分净化后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生产用的尾气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尾气具有一定异味和细菌,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专利中也提出了一些技术方案,例如专利号为“CN213803728U、一种微生物菌剂生产发酵釜排气机构”、“CN210114947U、一种微生物发酵尾气处理装置”等等,这些技术方案中对于尾气的净化是采用活性炭吸附的方式来进行处理,期间活性炭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对其进行替换,因此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也有的是采用药水对尾气进行净化,例如专利号为“CN 205323521 U、微生物发酵尾气处理系统”“CN206613270 U、发酵生产专用尾气处理系统”,这种净化方式能够完全去除尾气中的细菌,但是药水自身就一定异味(药水如乙酸),导致排出的尾气中依旧存在异味,净化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微生物生产用的尾气排放系统,能够对尾气进行充分净化后排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微生物生产用的尾气排放系统,包括发酵釜,发酵釜上连通有排气管,还包括盘管、冷凝器和储液罐,盘管两端分别与排气管和冷凝器进气口连通,冷凝器排气口连通储液罐顶部,在储液罐上设有排气口,在排气管上依次连通有单向阀、排气泵和蒸汽管。
在单向阀与排气泵之间排气管上连通有气囊, 在气囊一侧排气管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和第一电磁阀,在蒸汽管上连通有第二电磁阀,压力传感器连接控制器输入端,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排气泵连接控制器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发酵釜排出的尾气与蒸汽进行混合,利用蒸汽的高温杀灭尾气中的细菌,同时利用蒸汽中的水雾附着尾气中的气味分子上,之后使用冷凝的方式,将杀灭细菌和气味分子冷凝成液体后返送到培养基加工车间回收,相比较现有活性炭吸附而言,取消了耗材,同时整个净化过程无需另外添加药水,净化尾气无异味,极大提高了尾气的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各电器件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储液罐1、冷凝器2、盘管3、蒸汽管4、第二电磁阀5、排气泵6、气囊7、排气管8、发酵釜9、第一电磁阀10、单向阀11、压力传感器1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微生物生产用的尾气排放系统,包括发酵釜9,发酵釜9上连通有排气管8,还包括盘管3、冷凝器2和储液罐1,盘管3两端分别与排气管8和冷凝器2进气口连通,冷凝器2排气口连通储液罐1顶部,在储液罐1上设有排气口,在排气管8上依次连通有单向阀11、排气泵6和蒸汽管4。
在单向阀11与排气泵6之间排气管8上连通有气囊7, 在气囊7一侧排气管8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2和常开第一电磁阀10,在蒸汽管4上连通有常闭第二电磁阀5,压力传感器12连接控制器输入端,第一电磁阀10、第二电磁阀5和排气泵6连接控制器输出端。控制器为TPC4-4定时程序控制器。
所述气囊7为沼气储气袋,以方便采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发酵釜9排出的气体经过单向阀11后进入到气囊7中,随着发酵尾气的排放,气囊7越来越鼓,气压也随之升高,当压力传感器12检测到气囊7中的气压达到高位时,则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10关闭,第二电磁阀5和排气泵6启动,气囊7中尾气和蒸汽一起进入盘管3中,在盘管3内尾气中细菌被蒸汽杀灭,同时蒸汽中水雾附着尾气气味分子上,之后尾气进入到冷凝器2内,由冷凝器2将细菌、气味分子和蒸汽冷凝成冷凝水存储在储液罐1中,被净化后的尾气则由储液罐1排气口排出,冷凝水则可以送入到培养基调配车间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中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中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112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白僵菌培养振荡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制动轮运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