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左右前轮罩加强板拉伸成型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107834.2 | 申请日: | 2022-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44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 发明(设计)人: | 汤毅清;高志鹏;唐永望;潘海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铁研汽车零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2 | 分类号: | B21D37/12;B21D45/08;B21D53/88 |
| 代理公司: | 清远市清城区诺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15 | 代理人: | 龚元元 |
| 地址: | 51080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左右 前轮 加强 拉伸 成型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钣金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左右前轮罩加强板拉伸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所述上模的下表面对应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设置有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所述第一凸模为一条沿下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凸条的中部设有第一条状凹部,所述第一凸条上还设有分别位于第一条状凹部两端的第一圆形凸块和第一圆形凹块;所述第二凸模为一条沿下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沿第一凸条第一圆形凹块到第一圆形凸块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圆形凹块、椭圆形凹块、椭圆形凸块、第二圆形凸块和第三圆形凸块。本实用新型能够本减少产品成型暗裂发生的可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钣金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左右前轮罩加强板拉伸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轮罩是汽车上的一个必要部件,它可以降低高温和突然的雨水降温会对油漆的损伤,并且能够起到一定的防尘和美观作用。
汽车轮罩的加强板分为前轮罩加强板和后轮罩加强板,而前轮罩加强板又分为左前轮罩加强板和右前轮罩加强板,左前轮罩加强板和右前轮罩加强板的结构和形状都是不一样的,并且根据车型的不一样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构形状。
广汽新能源A20车型使用的左右前轮罩加强板结构和形状复杂,局部变形剧烈易发生暗裂情况,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拉伸模具,可以使得该类左右前轮罩加强板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减少暗裂情况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左右前轮罩加强板拉伸成型模具,根据左右前轮罩加强板结构和形状特点,设计出分段连续冲压工艺使用的拉伸模具,将左右前轮罩加强板成型分段化,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左右前轮罩加强板拉伸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所述上模的下表面对应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设置有第一凹模和第二凹模;
所述第一凸模为一条沿下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凸条的中部设有第一条状凹部,所述第一凸条上还设有分别位于第一条状凹部两端的第一圆形凸块和第一圆形凹块;
所述第二凸模为一条沿下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沿第一凸条第一圆形凹块到第一圆形凸块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圆形凹块、椭圆形凹块、椭圆形凸块、第二圆形凸块和第三圆形凸块。
在上述的左右前轮罩加强板拉伸成型模具中,所述下模上设有位于下模外侧和下模中部的可拆卸的定位块;所述上模上设有与定位块一一匹配的定位缺口。
在上述的左右前轮罩加强板拉伸成型模具中,所述定位块为8个,分设在下模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
在上述的左右前轮罩加强板拉伸成型模具中,所述下模上还设有位于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之间的两个腰型定位槽,所述上模对应设置有与腰型定位槽配合的腰型定位块。
在上述的左右前轮罩加强板拉伸成型模具中,所述上模上设有2根导柱,分别设在上模的两侧。
在上述的左右前轮罩加强板拉伸成型模具中,所述下模上设有与导柱配合的导柱缺口和与导柱缺口配合将导柱卡紧的垫片。
在上述的左右前轮罩加强板拉伸成型模具中,所述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上还设置有若干可拆卸的顶针,所述可拆卸的顶针分设在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的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左右前轮罩加强板的生产成型分段化,逐步将左右前轮罩加强板生产成型,本实用新型作为成型工艺第一步使用的模具,通过上模和下模的形状和结构设计将左右前轮罩加强板的大部分形状拉伸成型,局部变形轻微,减少了暗裂发生的可能;并且可通过在同一模具上同时生产左前轮罩加强板和右前轮罩加强板,增加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铁研汽车零件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铁研汽车零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078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