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线束用改进型自动扎带机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06004.8 | 申请日: | 202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62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邱朋祥;杨欠欠;姚秋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时润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27/00 | 分类号: | B65B27/00;B65B1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线束用 改进型 自动 扎带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线束用改进型自动扎带机,具体涉及自动扎带机技术领域,现有的扎带机在捆扎线束时,需要人工把持线束,捆扎完成后,也需要人工取下线束,效率较低,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一侧设有下料台,工作台上表面设有输送机构,下料台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下料台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下料台上表面另一侧开设有存放槽,通过第三连接杆和限位槽的相互配合,带动勾杆将两个夹块之间的线束勾入存放槽内,确保该装置自动下料的功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加工效率,线束下移将推动两个夹块朝两侧移动,完成线束的上料,同时无需人工手持线束进行加工,自动上料完成加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扎带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线束用改进型自动扎带机。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及机柜、机箱设备,尤其是大型重型设备的发展,需要很多控制装置和零部件,这些装置和零部件由复杂的线束来连接,尤其是内部的线束很多,导致线束行业不断发展,线束自动绑扎加工设备也应运而生。
但是现有的扎带机在捆扎线束时,需要人工把持线束,捆扎完成后,也需要人工取下线束,效率较低。
针对这种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基于线束用改进型自动扎带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线束用改进型自动扎带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线束用改进型自动扎带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一侧设有下料台,工作台上表面设有输送机构,下料台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下料台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下料台上表面另一侧开设有存放槽。
所述工作台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轮,传动轮一侧铰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另一侧铰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一支撑板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轮,转轮另一侧铰接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一侧固定连接有勾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传送皮带,第一传送皮带内部皮带轮一侧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传送皮带,第一传送皮带和第二传送皮带外表面等间距设有若干夹料柱,夹料柱上端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两个限位弹簧相对的一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夹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轮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传动辊,一个传动辊与转盘啮合连接,转盘一侧中心处与第一传送皮带内部皮带轮一侧中心处固定连接,转盘外表面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与传动辊相对应的传动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轮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内部,第二连接杆设置于转轮的一侧,第三连接杆设置于转轮的另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板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柱,第三连接杆外表面一侧开设有与限位柱相对应的限位槽,限位柱滑动连接于限位槽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勾杆与连接轴外表面中心处处于同一水平线,夹料柱外表面贴合工作台上表面,工作台上表面中心处设有扎带主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电机带动转盘转动,转盘表面的一个传动辊带动转盘进行间歇转动,从而能够带动线束进行间歇移动,线束移动到扎带主体上时,进行扎带操作,随后扎带完成的线束继续移动,转盘表面的另一个传动辊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相互配合,带动转轮转动,转轮通过另一侧带动第三连接杆移动,通过第三连接杆和限位槽的相互配合,带动勾杆将两个夹块之间的线束勾入存放槽内,确保该装置自动下料的功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加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时润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时润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060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