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打击力的测试装置和碟形弹簧标准化测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089954.4 | 申请日: | 2022-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06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 发明(设计)人: | 徐长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总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30;G01L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2 | 代理人: | 钟永翠 |
| 地址: | 5105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先***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打击 测试 装置 弹簧 标准化 测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打击力的测试装置和碟形弹簧标准化测定装置,所述打击力的测试装置包括:碟形弹簧,所述碟形弹簧用于针对待测试的基桩进行打击力的测试,其中,所述基桩位于所述碟形弹簧的下表面;应变花,所述应变花位于所述碟形弹簧的两侧,所述应变花用于对所述碟形弹簧的应变量进行测量;钢垫片,所述钢垫片位于所述碟形弹簧的上表面,所述钢垫片用于承载打击力的测试中的冲击载荷。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出的打击力的测试装置,能够规避掉混凝土开裂或出现严重塑性变形导致力曲线明显未归零且数值放大不准确的影响,在高应变检测中测得真实准确的基桩所承载的打击力,保障了桩基工程的质量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击力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打击力的测试装置和碟形弹簧标准化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高应变动力试桩法,是指所有能使桩土间产生永久变形(或较大动位移) 的动力检测基桩承载力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检测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相对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而言,该方法费用较低、耗时较短、对场地要求较低。
高应变测试通常采用环型应变式力传感器来检测高应变动力试桩中的桩身截面受力,传感器通过打入混凝土的膨胀螺栓紧贴着桩身进行安装,它测量的是桩身77mm(传感器标距)段的应变值,换算成力还要乘以桩身材料的弹性模量E,因此力不是它的直接测试量,而是通过下式换算:
F=EAε=C2ρAε
由上式可知力值大小与应变测量结果呈线性关系,因此力值测试是否准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感器安装处混凝土的应变测试结果。高应变法结果对测试过程中传感器采集的力曲线依赖性较高,规范规定传感器安装处混凝土开裂或出现严重塑性变形导致力曲线明显未归零时不得提供承载力检测结果,避免了因混凝土非线性造成的力信号失真,混凝土受压时,理论上讲是对实测力值的放大,是不安全的,会对桩基工程质量安全造成较大隐患。现有高应变测试过程中通过观察传感器安装处混凝土外露面发现轻微竖向裂缝,可发现传感器安装处混凝土产生的严重塑性变形造成了力值信号失真。
综上所述,通过现有的高应变动力试桩法测得的打击力的值与传感器安装处的混凝土有关,容易产生测试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进而无法把控桩基工程质量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打击力的测试装置和碟形弹簧标准化测定装置,旨在提升针对打击力进行测试时的准确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打击力的测试装置,所述打击力的测试装置包括:
碟形弹簧,所述碟形弹簧用于针对待测试的基桩进行打击力的测试,其中,所述基桩位于所述碟形弹簧的下表面;
应变花,所述应变花位于所述碟形弹簧的两侧,所述应变花用于对所述碟形弹簧的应变量进行测量;
钢垫片,所述钢垫片位于所述碟形弹簧的上表面,所述钢垫片用于承载打击力的测试中的冲击载荷。
可选地,所述碟形弹簧与所述基桩连接且所述碟形弹簧位于所述基桩的上表面,所述碟形弹簧与所述钢垫片连接且位于所述钢垫片的下表面。
可选地,所述应变花包括:第一应变花和第二应变花,所述第一应变花和所述第二应变花分别与所述碟形弹簧连接,且所述第一应变花和所述第二应变花分别位于所述碟形弹簧的两侧。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碟形弹簧标准化测定装置,所述碟形弹簧标准化测定装置包括:压力机、应变花、位移计、钢垫片和碟形弹簧,其中,压力机包括:压力机上顶板和压力机下底板,所述压力机上顶板位于所述钢垫片的上表面,所述压力机下底板位于所述碟形弹簧的下表面,所述应变花位于所述碟形弹簧的两侧,所述位移计分别与所述压力机上顶板和所述压力机下底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总站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总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899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