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溺水救生项环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89454.0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43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杨东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C9/13 | 分类号: | B63C9/13;B63C9/15;B63C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331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溺水 救生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溺水救生项环,旨在解决现有救生器体积大、质量重以及使用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将柔性的储料管作为储存气体发生物质的容器,储料管可自由弯曲成弧形,再配合弧形的双向堵头和母接头形成救生项环的环状主体,柔性气囊套在环状主体上,连接弧形的公接头形成结构紧凑的救生项环,实现了救生项环的小型化;使用的储料管及其灌装的气体发生物质比高压气瓶质量更轻,实现了救生项环的轻量化;本实用新型未设置任何手动按钮,使用时,溺水者只需用手拉动救生项环的任意位置,即可使内部拉线带动双向堵头脱离储料管,从而使储存的气体发生物质相遇生成气体并使柔性气囊膨胀,形成一个套在溺水者颈部的环形救生项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溺水救生项环。
技术背景
溺水死亡事故一直是人们关注和函待解决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少年儿童意外落水溺亡事故的发生率较高,例如,儿童在经过没有安全设施的自然水域时不慎落水溺亡,在河边戏水的时候不慎落水溺亡,传统的救生圈和救生衣主要用于游泳或在水面活动时防止发生意外,由于体积较大并不适合日常携带和穿戴,为了防患于未然,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佩戴一种小型化、轻量化且使用方便的可穿戴救生设备。
目前德国出现一种名叫Ploota的安全气囊,是一种可佩戴在项部的救生器,其原理是设有一个空心的环状壳体,环状壳体内设有折叠置放的非弹性材料制成的两个气囊,两个气囊的开口与设于环状壳体上的两个小型高压气瓶通过一通道连接,通道内设有刺针对准气瓶的密封口,通道外设有与刺针联动的手动按钮,使用时按下按钮使刺针刺穿气瓶密封口释放气体,使折叠的气囊向外膨胀展开形成两个环状的充气气囊,进而提供救生所需浮力。
上述产品的缺点在于:其一,该救生器的气囊由于为非弹性材料并需折叠置放于环状壳体内,占用了救生器的主要结构空间,同时因其使用的高压气瓶受形状和体积限制不能置放于环状壳体之内,使救生器进一步小型化受到限制,造成该救生器体积大;其二,使用两个高压气瓶作为储气容器,气瓶的重量因素限制了救生器的进一步轻量化;其三,在溺水过程的挣扎状态下,溺水者很难快速精准地触摸到手动按钮,影响自救行为的有效实施,使用不方便,容易错过自救的最佳时机。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溺水救生项环,旨在解决现有救生器体积大、质量重以及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溺水救生项环,其中,包括柔性的可自由弯曲成弧形的储料管,所述储料管又包括第一储料管和第二储料管;
所述溺水救生项环还包括:
双向堵头,设为弧形,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储料管和第二储料管的一端;
母接头,设为弧形,包括第一母接头和第二母接头,分别与第一储料管和第二储料管连接;
公接头,设为与母接头相适应的弧形,与第一母接头和第二母接头行可拆卸地连接;
气体发生物质,两种相遇后能发生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分别设于第一储料管和第二储料管内;
拉线,设于储料管内,包括比第一储料管更长的第一拉线和比第二储料管更长的第二拉线,第一拉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双向堵头和第一母接头上,第二拉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双向堵头和第二母接头上;
弹簧圈,套在储料管上,约束储料管的弯曲形态,同时保护储料管免受外力挤压;
柔性气囊,包括一开口端和一闭口端,通过其开口端套在弹簧圈上并完全包裹母接头,所述柔性气囊的开口端通过自身打结或细线束紧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储料管为一种弹性小而拉伸强度大的柔性塑料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未经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894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面礼花引火线定长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