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避免会阴部术后接触感染的支撑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86349.1 | 申请日: | 202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25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高泓;金宗兰;陈梅霞;任海迪;陈弈扬;李磊;刘玲莉;卫敏;陈萍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5 | 分类号: | A61G7/05 |
代理公司: | 成都佳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66 | 代理人: | 楚鸿艳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阴部 术后 接触 感染 支撑 防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免会阴部术后接触感染的支撑防护装置,包括呈U型的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位于两侧处均通过铆钉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面开设有凹槽;该避免会阴部术后接触感染的支撑防护装置通过设有的底座、支撑座、高度调节机构和支撑板:一方面,通过设置的支撑板,便于在患者的术后伤口的上方处支撑起棉被,避免棉被与患者的手术伤口接触;另一方面,通过转动拧块带动螺纹杆转动,即可对支撑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便于对棉被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该设计便于对棉被进行支撑,避免了棉被与手术伤口处接触,既避免了棉被对患者造成的不适,也避免了棉被造成伤口感染的状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术后护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避免会阴部术后接触感染的支撑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女性患者在进行会阴部手术之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养护,但是在卧床期间,盖在女性患者身上的棉被等极易与患者的手术部位接触,其不仅易造成的女性患者的疼痛和不适,而且易造成患者手术伤口的感染,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避免会阴部术后接触感染的支撑防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会阴部术后接触感染的支撑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避免会阴部术后接触感染的支撑防护装置,包括呈U型的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位于两侧处均通过铆钉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面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支撑座之间处设有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两个相对称的支柱,所述支柱的底端与底座的顶面紧密粘接;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的上方设有呈U型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面紧密粘接有两个相对称且呈回字型的固定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柱的上方设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底面开设有滑腔,且所述支柱与滑腔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套之间位于底端处紧密粘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穿过连接板并与底座的顶面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套与滑套的顶端插接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同轴紧密粘接有拧块,所述拧块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呈环形等间距分布的凸棱。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两侧处均设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穿过底座并与底座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栓的末端嵌设有抵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上位于两侧弯折处均呈圆弧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凹槽的整体形状呈弧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避免会阴部术后接触感染的支撑防护装置通过设有的底座、支撑座、高度调节机构和支撑板:一方面,通过设置的支撑板,便于在患者的术后伤口的上方处支撑起棉被,避免棉被与患者的手术伤口接触;另一方面,通过转动拧块带动螺纹杆转动,即可对支撑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便于对棉被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该设计便于对棉被进行支撑,避免了棉被与手术伤口处接触,既避免了棉被对患者造成的不适,也避免了棉被造成伤口感染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高度调节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座;11、固定螺栓;12、抵块;
2、支撑座;21、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863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式炉内烟气循环的低氮燃烧器
- 下一篇:一种玻璃幕墙承载力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