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液吸收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84745.0 | 申请日: | 202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68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俪文;方世杰;熊金强;王洪;陈伟;杨德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洛阳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44 |
代理公司: | 洛阳九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6 | 代理人: | 许宁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反应器 | ||
一种双液吸收反应器,包括主吸收塔和间隔设置在主吸收塔内的一级喷雾总成、一级肺仿生捕雾网、隔板、二级肺仿生捕雾网和二级喷淋总成,隔板用于将主吸收塔分为一级吸收腔和二级吸收腔,隔板上设置有连通一级吸收腔和二级吸收腔的通气管道,一级喷雾总成和一级肺仿生捕雾网位于一级吸收腔,二级肺仿生捕雾网和二级喷淋总成位于二级吸收腔;主吸收塔上设置有用于向一级喷雾总成和二级喷淋总成输送双液吸收液的供液管道,以及供双液吸收液流出主吸收塔的回流管线,主吸收塔上还设置有向一级吸收腔内通入待处理废气的进气管道以及供处理后的气体排出的排放烟囱,排放烟囱与二级吸收腔连通。本实用新型用于对废气中VOC的高效吸收,避免VOC的排放超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气处理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双液吸收反应器。
背景技术
VOC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精轧铝板带、铝箔等铝制品轧制过程中所喷洒的冷却油即为VOC的一种,由于轧机的轧辊受热不均,会造成铝制品表面不平整,在轧辊工作表面喷洒冷却油,冷却油带走辊面的部分热量,使轧辊工作面各处的热量相同,从而使铝箔正常轧制加工。
目前常用的VOC回收方法是将收集到的含有VOC的废气通入旋风除尘器中进行冷凝处理,将VOC凝聚成液体进行回收,这种方法回收时VOC并不能完全凝聚,需采用活性炭将未凝聚的VOC进行吸附,吸附饱和后的活性碳经催化氧化进行脱附,在催化氧化过程中会由于催化剂的衰退导致氧化不充分,进而出现排放超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双液吸收反应器,以实现对废气中VOC的高效吸收,避免VOC的排放超标。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双液吸收反应器,包括主吸收塔和间隔设置在主吸收塔内的一级喷雾总成、一级肺仿生捕雾网、隔板、二级肺仿生捕雾网和二级喷淋总成,隔板用于将主吸收塔分为一级吸收腔和二级吸收腔,隔板上设置有连通一级吸收腔和二级吸收腔的通气管道,一级喷雾总成和一级肺仿生捕雾网位于一级吸收腔,一级肺仿生捕雾网设置在一级喷雾总成和隔板之间,二级肺仿生捕雾网和二级喷淋总成位于二级吸收腔;主吸收塔上设置有用于向一级喷雾总成和二级喷淋总成输送双液吸收液的供液管道,以及供双液吸收液流出主吸收塔的回流管线,主吸收塔上还设置有向一级吸收腔内通入待处理废气的进气管道以及供处理后的气体排出的排放烟囱,排放烟囱与二级吸收腔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一级肺仿生捕雾网为两层,并沿气流方向间隔布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二级肺仿生捕雾网为两层并沿二级吸收腔的气流方向间隔布置,二级喷淋总成位于两层二级肺仿生捕雾网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一级喷雾总成包括一级输液管和设置在一级输液管上的雾化喷头,主吸收塔内设置有水管支架,一级输液管固定在水管支架上;二级喷淋总成包括二级输液管和设置在二级输液管上的喷淋喷头,二级输液管沿主吸收塔的内壁周向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一级肺仿生捕雾网和二级肺仿生捕雾网均为具有孔洞的基于肺泡的空间拓扑变形结构,孔洞直径不小于4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一级肺仿生捕雾网和二级肺仿生捕雾网为不锈钢材质或工程塑料材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通气管道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分布在隔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通气管道位于二级吸收腔,通气管道进气端与隔板上开设的通孔连接,通气管道的出气端罩设有分隔伞帽,通气管道的出气端周向设置有多个通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肺仿生捕雾网,使主吸收塔内的雾滴在肺仿生捕雾网团聚,最终团聚后的液滴由肺仿生捕雾网落入主吸收塔的腔体内部,肺仿生捕雾网为吸收液对VOC的吸收过程提供空间,使吸附更充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洛阳研究院,未经大连理工大学洛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847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