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溢漏斗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080389.5 | 申请日: | 2022-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37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 发明(设计)人: | 夏念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念邦 |
| 主分类号: | B67C11/00 | 分类号: | B67C11/00 |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黄洁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漏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溢漏斗,包括漏体,所述漏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可封闭漏体的底部的盖板,所述漏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漏体的上方设置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空气孔。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溢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溢漏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溢漏斗。
背景技术
在将液体或者粒料灌入小口容器时,需要用到漏斗。传统的漏斗均圆锥形,这种漏斗在灌装液体时,漏斗将容器的入口堵住,使得插管成为容器与外界唯一的通道,生活中的漏斗,在倒液体时,倒的太快容易发生溢出现象,造成混乱,同时因为漏斗颈部与容器的瓶口贴合,导致液体不易进入容器中,倒液效率不高,因此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溢漏斗,其具有防溢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溢漏斗,包括漏体,所述漏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可封闭漏体的底部的盖板,所述漏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漏体的上方设置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空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漏体放置于容器的开口处后,通过漏体将液体倒入容器内后,空气可以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快速排出,液体便可以流畅的进入容器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漏体设置有处于第一空腔的下方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连接有可封闭第一空腔的下方的封闭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容器中的液体水位越来越高后,封闭板依靠液体的浮力会自动闭合从而隔断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避免液体反向倒流而出,当液体的水位未满到转动板处时,封闭板在重力的作用下是打开的,空气在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是自由流动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漏体的中部设置为圆台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台形设置让漏体能够紧贴瓶口,增加气密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漏体的顶部设置有按钮,所述盖板与漏体的底部的连接处设置有转动轴,所述盖板套接在转动轴的外部,所述转动轴一体连接有支杆,所述按钮一体连接有处于支杆上方的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按钮可以带动连接杆下移从而挤压支杆,支杆被挤压后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盖板转动,当盖板转动至漏体的底部后将会让漏体的底部闭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连接有微型电机,所述盖板套接在转动轴的外部,所述按钮与微型电机通过电信号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下按钮启动微型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的转动带动盖板转动,当盖板转动至漏体的底部后,使得漏体的底部闭合,接着取下漏体时,连通里面多余的液体一同取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将漏体放置于容器的开口处后,通过漏体将液体倒入容器内后,空气可以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快速排出,液体便可以流畅的进入容器中。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位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漏体;2、盖板;3、第一空腔;4、第二空腔;5、空气孔;6、封闭板;7、按钮;8、转动轴;9、微型电机;10、支杆;11、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念邦,未经夏念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803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由移动终端控制变色的LED灯链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钢丝缠绕式柔性胶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