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水位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75177.8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80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赵吉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集团) |
主分类号: | F22B37/38 | 分类号: | F22B37/38;F22B37/54;F24H9/20;F24H15/246;F24H15/305;F24H9/16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谭俊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水位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炉水位检测装置,属于锅炉水位监测领域。该装置包括检测箱、汽侧分流管、液侧分流管,检测箱内设有第一测量筒、第二测量筒,第一测量筒、第二测量筒上分别插设有第一电容式液位计、第二电容式液位计,汽侧分流管和液侧分流管均为三通管道,汽侧分流管的进汽口与锅炉汽包上部的汽侧管接口通过法兰连接,其两个出汽口分别与第一测量筒、第二测量筒的上部连接,液侧分流管的进汽口与锅炉汽包下部的液侧管接口通过法兰连接,其两个出液口分别与第一测量筒、第二测量筒的下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液侧分流管上设置的过滤器使锅炉内的水经过滤处理后进入两个测量筒,减少管道堵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水位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锅炉水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常简称为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锅炉里的水在高温时汽化供暖,水和汽的损耗较大,要不断地补充水,使锅炉里的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水位过低,锅炉就有爆炸的危险。为了随时了解锅炉内的水位,在锅炉上都装有水位计,水位计和锅炉构成一个连通器,且需要经常保持水位计的灵敏。锅炉在运行中,含有杂质或盐类的水或蒸汽会进入水位计中的汽、水连通管和玻璃管内。这些杂质和盐类会粘结在汽水连通管与玻璃管的内壁上,时间久了会使汽、水连通管截面逐渐减小,直至水位计不能真实地反映出锅筒的水位。玻璃管也会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形成假水位而造成缺水或满水事故,因此,水位计要定期清洗。锅炉运行人员碰到假水位情况无法判断锅炉汽包内究竟水位有多少,给锅炉系统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方便锅炉运行人员判断锅炉汽包内水位的锅炉水位检测装置,在水位计冲洗期间,不影响锅炉正常运行和水位检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锅炉水位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箱、汽侧分流管、液侧分流管,检测箱内设有第一测量筒、第二测量筒,第一测量筒、第二测量筒上分别插设有第一电容式液位计、第二电容式液位计,汽侧分流管和液侧分流管均为三通管道,汽侧分流管的进汽口与锅炉汽包上部的汽侧管接口通过法兰连接,其两个出汽口分别与第一测量筒、第二测量筒的上部连接,液侧分流管的进汽口与锅炉汽包下部的液侧管接口通过法兰连接,其两个出液口分别与第一测量筒、第二测量筒的下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汽侧分流管的两个分支管上分别设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液侧分流管的两个分支管上分别设有第三阀门、第四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液侧分流管的干管上设有过滤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量筒、第二测量筒之间设有上连通管、下连通管,上连通管位于下连通管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下连通管中部设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第八阀门,排污管下端伸出箱体外。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通管中部设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一测量筒与排污管之间的下连通管上设有第六阀门,第二测量筒与排污管之间的下连通管上设有第七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炉水位检测装置维修简便,维修期间可不影响锅炉正常运行和水位检测;液侧分流管上设置的过滤器使锅炉内的水经过滤处理后进入两个测量筒,减少管道堵塞;第一测量筒、第二测量筒可选择连通或切断,通过第一电容式液位计和第二电容式液位计同时工作,便于工作人员比对判断水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锅的炉水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集团),未经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集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751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高亮度高压无导线带电阻LED灯带
- 下一篇:一种基于国产芯片的计算机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