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定位监测功能的漏缆线板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70733.2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92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芮易;陈建荣;张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亚冠智慧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侯茜茜 |
地址: | 200082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定位 监测 功能 缆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具有定位监测功能的漏缆线板监测装置,包括漏缆监测单元本体,所述漏缆监测单元本体的一侧设有若干端口接头,所述端口接头远离漏缆监测单元本体的一侧设有连接线接头,所述端口接头外壁设有用于与连接线接头相连接的连接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连接套、限制块、滑杆、滑块、弹簧和连接环之间的配合使用,使端口接头与连接线接头之间连接效果更好,且连接得更牢固不易脱落,同时也方便端口接头与连接线接头的连接和拆分,使用更加的方便,实用性更强;通过设有的密封圈和密封环之间的配合,使得端口接头与连接线接头连接后两者连接处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够起到防水的效果,从而对端头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具体为具有定位监测功能的漏缆线板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漏缆是漏泄同轴电缆的简称(Leaky Coaxial Cable),通常又简称为泄漏电缆或漏泄电缆,其结构与普通的同轴电缆基本一致,由内导体、绝缘介质、开有周期性槽孔的外导体和电缆护套组成。电磁波在漏缆中纵向传输的同时通过槽孔向外界辐射电磁波,外界的电磁场也可通过槽孔感应到漏缆内部并传送到接收端。漏泄同轴电缆是具有信号传输作用,又具有天线功能,通过对处导体开口的控制,可将受控的电磁波能量沿线路均匀地辐射出去及接收进来,实现对电磁场盲区的覆盖,以达到移动通信畅通的目的。目前,漏缆的频段覆盖在450MHz-2GHz以上,适应现有的各种无线通信体制,应用场合包括无线传播受限的地铁、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等;
由于漏缆线路覆盖的区域广泛,线路长,接头节点多,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会发生多种不同类型的故障,影响到信号的正常传输覆盖。通过人力对整条漏缆线路进行巡查的话,效率低,工作量大,时间有限,效果一般,因此研制了漏缆监测单元来实现了对漏缆线路巡查的初步自动化,漏缆监测装置发射测试信号通过耦合器与工作信号合并后,发射进入漏缆,同时接收漏缆中反射回的信号,通过算法对漏缆相关性能进行监测,当接收的反射信号电平上升到一个设置的极限数值时告警被触发,这样可以降低人工巡查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维护人员仅需要在有告警出现时去做相应的处理就可以完成对漏缆线路的运维工作。
现有的,漏缆监测装置中的漏缆监测单元的端口接头与连接线接头一般采用嵌插式的连接方式,而此种方式使其连接不牢固,容易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定位监测功能的漏缆线板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具有定位监测功能的漏缆线板监测装置,包括漏缆监测单元本体,所述漏缆监测单元本体的一侧设有若干端口接头,所述端口接头远离漏缆监测单元本体的一侧设有连接线接头,所述端口接头外壁设有用于与连接线接头相连接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端口接头远离漏缆监测单元本体一侧套设有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开口处内壁设有若干限制块,所述连接线接头的一端连接有端头,所述连接线接头的外壁靠近端头一侧套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壁开设有若干限制槽,所述限制块位于限制槽内,所述连接线接头与端口接头之间设有密封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端口接头外壁开设的若干滑槽内设有的滑杆,所述滑槽内且位于滑杆的外壁上套设有滑块和弹簧,所述滑块位于远离漏缆监测单元本体一侧,所述滑块与连接套固定连接,以便使得端口接头与连接线接头连接固定效果更好,更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连接线接头一端且位于端头的外侧设有的密封环,所述端口接头与连接线接头相对一端壁面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一端开设有与密封环相匹配的凹槽,确保端口接头与连接线接头连接的密封,以便对端头进行防水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限制槽呈钩形,且若干所述限制槽呈圆周等距阵列方式分布,所述限制槽与限制块相适配,以便与限制块配合使用,对限制块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密封环外壁面与密封槽内壁面固定连接,以便与密封环相适配,对端口接头与连接线接头连接处保持良好的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亚冠智慧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亚冠智慧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707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