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封孔后除镍剂的上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66896.3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12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深景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1 | 分类号: | B01D21/01;B01D21/02;B01D21/2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77 | 代理人: | 李俊楠 |
地址: | 518035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孔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镍剂上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封孔后除镍剂的上料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部固定开设有空腔,外壳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管,空腔中固定连接有出料管,进料管与出料管相互连通,空腔中固定连接有安装块,安装块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中固定设置有多个沉淀槽,外壳内部固定开设有多个安装槽,安装槽与空腔之间固定开设有通孔,安装槽中固定开设有上料槽以及推进槽,本实用新型中的每个上料槽对应一个沉淀槽,能够将原料液体以及除镍剂均匀分散,提高除镍剂的沉淀效果,并且除镍剂的注入方式简单便捷,能够隔绝外界的环境,对除镍剂进行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镍剂上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封孔后除镍剂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除镍剂是通过多种螯合基团对重金属离子螯合,产生疏水性结构而沉淀,在体型结构的高分子作用下,通过絮集和网捕作用显著提高沉淀速度和去除率的化学试剂。
但在现有技术中,除镍剂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全部的原料与全部的除镍剂同时混合在一起,然后静置沉淀,此过程中,沉淀时间长,效率低下,并且除镍剂的上料方式通常是直接从原料的上方直接注入,除镍剂会与外界环境接触,容易导致除镍剂的变质,影响除镍剂沉淀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孔后除镍剂的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封孔后除镍剂的上料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固定开设有空腔,所述外壳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空腔中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进料管与所述出料管相互连通,所述空腔中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中固定设置有多个沉淀槽,所述外壳内部固定开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空腔之间固定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中固定开设有上料槽以及推进槽,所述上料槽与所述推进槽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推进槽中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缸,所述电动伸缩缸端部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端口固定连接有送料板。
优选的,每个所述安装槽中均固定连接有上料口。
优选的,所述空腔中固定连接有卡环,所述卡环与所述出料管卡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一侧设置有侧板。
优选的,所述侧板上固定连接有卡条,所述外壳靠近侧板的一侧壁上固定开设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外壳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观察窗,所述外壳外壁上还设置有控制按钮。
优选的,所述外壳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固定连接有胶垫。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封孔后除镍剂的上料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其一:本实用新型中将原料通过进料管送入到出料管中,然后通过出料管流入到下方的沉淀槽中,多个沉淀槽交错设置,当原料液体漫过第一个沉淀槽的时候,会向下一个沉淀槽中掉落,从而可以将原料均匀分散在多个沉淀槽中,然后除镍剂放置在多个上料槽中,然后启动电动伸缩缸,电动伸缩缸首先回缩带动推板同步后移,使得上料槽中的除镍剂能够进入到送料板中,电动伸缩缸向外推出,从而推动送料板向沉淀槽方向移动,从而将除镍剂送入到沉淀槽中,本实用新型中的每个上料槽对应一个沉淀槽,能够将原料液体以及除镍剂均匀分散,提高除镍剂的沉淀效果,提高沉淀效率;
其二:本实用新型中每个安装槽中均固定连接有上料口,通过上料口能够分别向多个安装槽中注入除镍剂,使得除镍剂储存在上料槽中进行备用,注入方式简单便捷,能够隔绝外界的环境,对除镍剂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深景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深景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668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