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料挤出模具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061398.X | 申请日: | 2022-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60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 发明(设计)人: | 柯友军;何浩;柯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石市鸿达塑料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8/275 | 分类号: | B29C48/275;B29C48/25;B29B13/06 |
| 代理公司: | 深圳信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00 | 代理人: | 董会明 |
| 地址: | 435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挤出 模具 余热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料挤出模具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涉及模具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的一侧安装有气泵,且气泵的输入端安装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一端安装有吸气罩,且吸气罩外侧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吸气罩的内壁开设有多个吸气孔,且吸气罩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器,所述底座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外壳。本实用新型通过令旋转筒不断旋转,导致出风口的位置不断移动,使其能够向干燥箱内部各个位置均匀送风,保证能够完全对干燥箱内部的塑料进行干燥,同时送气管内部的热量会对干燥箱的外壁进行加热,提高干燥箱的温度,同时保温填充物对其进行保温,减小温度散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塑料挤出模具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管材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材料,其在制作时是将塑料借助模具进行挤出成型,模具表面的温度能够达到200℃左右,如果不对其进行收集,这些热量会自然散发入空气中,从而造成能量的损失,加大了生产的消耗,因此人们开始使用余热回收装置对这一部分余热进行利用,并将其用于对塑料的干燥。
但是现有的余热回收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其吸附热量的角度较为单一,吸附的热量不充分,仍然有大量的热量自然损失,同时这一部分热量进行干燥的效果也较差,回收的热量利用率较低,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挤出模具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无法高效地回收利用热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挤出模具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的一侧安装有气泵,且气泵的输入端安装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一端安装有吸气罩,且吸气罩外侧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吸气罩的内壁开设有多个吸气孔,且吸气罩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器;
所述底座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外壳,且外壳内部的底端安装有干燥箱,所述外壳内部的干燥箱外侧填充有保温填充物,且干燥箱顶端的内部贯穿有排气管,所述干燥箱的内部设置有送风结构;
所述送风结构包括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均通过连接件安装于干燥箱内部的一端,且两个安装环一侧的顶端之间安装有挡板,所述外壳一侧的顶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干燥箱的内部安装有旋转筒,且旋转筒的一端贯穿至安装环的一侧,所述旋转筒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出风口。
优选的,所述干燥箱的外壁缠绕有送气管,且送气管的一端与气泵的输出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送气管的一端延伸至旋转筒的内部,且送气管与旋转筒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每组设置有七个,且出风口在旋转筒的外壁呈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截面形状呈类圆环形,且挡板和安装环的内外径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吸气孔每组共设置有八个,且吸气孔在吸气罩的内壁呈等角度分布。
优选的,所述限位器包括导杆、限位板、固定板和旋转杆,所述固定板均安装于吸气罩一端的前后两端,且固定板的内部均贯穿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一端均通过转轴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一侧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导杆,且导杆的一端均贯穿至固定板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旋转杆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且固定板的内壁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内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有送风结构,通过启动驱动电机,使得旋转筒进行旋转,由于挡板堵住了旋转筒顶部的出风口,因此热风只能够从旋转筒底部的出风口中吹送出,随着旋转筒的转动,出风口的位置不断移动,能够向干燥箱内部均匀送风,保证能够完全对干燥箱内部的塑料进行干燥,同时送气管内部的热量会对干燥箱的外壁进行加热,提高干燥箱的温度,同时保温填充物对其进行保温,减小温度散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石市鸿达塑料模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黄石市鸿达塑料模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613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检修的工业自动化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吸血水蛭多层孵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