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主动均流电源电路和主动均流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56101.0 | 申请日: | 202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49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盘桥富;胡向峰;黄德强;李亚伟;杨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4 | 分类号: | H02M7/04;H02M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朱阳波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流电 电路 终端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动均流电源电路和主动均流终端设备,主动均流电源电路与负载连接,包括: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的通断,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模块的通断的主控模块;接入第一输入电压,用于控制第N个变压器是否接入第一输入电压的第一开关模块;用于为第1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提供第二输入电压的供电模块;用于控制第1个变压器是否接入第二输入电压的第二开关模块;初级绕组相互串联的N个变压器,且N个变压器的次级绕组并联后的输出端与负载连接,N个变压器用于根据第一输入电压与第二输入电压得到输出电压,以为负载供电。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均流输出,有效地降低了电路架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动均流电源电路和主动均流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均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储能及光伏设备等,现有均流技术:模拟均流和数字均流两大类。控制算法主要有平均电流自动均流法、主从设置法、最大电流法自动均流法、热应力自动均流法等,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负载均流方案为最大电流均流法,但是需外加均流控制芯片或者数字均流控制算法才可实现均流控制,这样就导致了电路架构复杂、成本高、稳定性差和可靠性弱等问题。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均流电源电路和主动均流终端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实现均流控制时,需外加均流控制芯片或者数字均流控制算法,这样就会造成电路架构复杂、成本高、稳定性差和可靠性弱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主动均流电源电路,与负载连接,所述主动均流电源电路包括:主控模块、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供电模块和N个变压器,其中N大于等于2;
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通断,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通断;
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接入第一输入电压,并与第N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N个变压器是否接入第一输入电压;
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第1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第1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提供第二输入电压;
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分别与所述供电模块以及第1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1个变压器是否接入第二输入电压;
所述N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相互串联,所述N个变压器的次级绕组并联后的输出端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N个变压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输入电压与所述第二输入电压得到输出电压,以为所述负载供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设置,所述主动均流电源电路还包括:电压反馈模块;
所述电压反馈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和所述N个变压器的次级绕组并联后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电压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出电压输出反馈信号至所述主控模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设置,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接入第一输入电压;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N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设置,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第二开关管;其中,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1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561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U盘芯片转移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纺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