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下沉式塑胶端子的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54126.7 | 申请日: | 202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09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曾广明;方劲松;陈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质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 | 分类号: | H01R13/64;H01R1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03 | 代理人: | 张争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沉 塑胶 端子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连接器技术领域的带下沉式塑胶端子的连接器,包括连接胶壳、接口端子组件、导电端子组件和接地端子,连接胶壳的内部为连接腔室,连接胶壳的前端面开设有与连接腔室相通的插接口,连接胶壳的前端面开设有用于安装导电端子组件的安装接口,连接胶壳的顶端面开设有向下凹陷的防误触下沉安装槽,防误触下沉安装槽的表面设有若干个用于安装接口端子组件的安装槽孔,接口端子组件通过安装槽孔插接进连接胶壳的内部,接地端子罩盖在连接胶壳的顶端面且位于防误触下沉安装槽的一侧,有效防止接地端子与接口端子组件之间误触短路,可免除MYLAR贴片的安装,使连接器的原料成本降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为带下沉式塑胶端子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也常被称为电路连接器,电连接器,将一个回路上的两个导体桥接起来,使得电流或者讯号可以从一个导体流向另一个导体的导体设备。用于完成电路或电子机器等相互间电器连接之元件称为连接器亦即两者之间的桥梁。
现有的连接器内部的端子较多,而连接器的空间较小时,铁壳与各端子间有接触短路风险,同时需要贴MYLAR防止铁壳与机壳短路。因此,针对这些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带下沉式塑胶端子的连接器,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带下沉式塑胶端子的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带下沉式塑胶端子的连接器,包括连接胶壳、接口端子组件、导电端子组件和接地端子,连接胶壳的内部为连接腔室,连接胶壳的前端面开设有与连接腔室相通的插接口,连接胶壳的前端面开设有用于安装导电端子组件的安装接口,连接胶壳的顶端面开设有向下凹陷的防误触下沉安装槽,防误触下沉安装槽的表面设有若干个用于安装接口端子组件的安装槽孔,接口端子组件通过安装槽孔插接进连接胶壳的内部,接地端子罩盖在连接胶壳的顶端面且位于防误触下沉安装槽的一侧。
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接口端子组件包括第一接口端子、第二接口端子和第三接口端子,导电端子组件包括负极静态端子、负极动态端子和正极端子。
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一接口端子、第二接口端子和第三接口端子的一端均为向内弯曲的夹紧弹片,夹紧弹片向内延伸至连接腔室的侧壁,使外部连接插针通过夹紧弹片夹紧在连接腔室内部,外部连接插针使与连接器之间形成稳定的连接结构。
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负极动态端子和正极端子的一端均为向内弯曲的接触弹片,负极静态端子的一端为静态接触片,负极动态端子和正极端子的接触弹片均向内延伸至连接腔室的侧壁,负极静态端子的静态接触片位于负极静态端子的接触弹片的下方,通过外部连接插针插接入接触弹片之间,使接触弹片向外扩张,使负极静态端子和负极动态端子之间形成可断开的连接结构,使连接器内部形成稳定的电性连接。
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负极静态端子、负极动态端子、正极端子、第一接口端子、第二接口端子、第三接口端子和接地端子的另一端均为向外折叠的焊接脚,连接胶壳的两侧设有若干个用于插接焊接脚的焊接槽。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连接胶壳的顶端面开设有向下凹陷的防误触下沉安装槽,使接口端子组件与接地端子之间的安装结构分区化,有效防止接地端子与接口端子组件之间误触短路,同时使连接器内部的结构更加合理化,减低误触短路风险,使接口端子组件与接地端子之间的安全间隙扩展,可免除MYLAR贴片的安装,使连接器的加工工艺优化,使连接器的原料成本降低,同时其结构简单,适合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质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质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541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