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消泡装置的混凝池搅拌机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53065.2 | 申请日: | 202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26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曹大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柏瑞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27/921 | 分类号: | B01F27/921;B01D19/02;C02F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柳威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装置 混凝池 搅拌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池搅拌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消泡装置的混凝池搅拌机,包括混凝池搅拌机主体,所述混凝池搅拌机主体包括混凝池本体,操作面板远离混凝池本体的一侧设有控制按钮,且混凝池本体顶部设有顶盖,顶盖顶部中心处设有驱动电机,顶盖顶部且位于驱动电机一侧设有进料口,混凝池本体内部且位于顶盖底部设有可有效提高污水预处理整体质量的搅拌结构,搅拌结构包括转杆,转杆外侧靠近顶盖的一侧设有可有效减少消泡剂使用量的消泡结构,混凝池本体底部中心处通过电子阀门连接安装有出料口,通过设置消泡结构,使得该混凝池搅拌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装置灵活性,同时有效的减少消泡剂的使用量,减低加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池搅拌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消泡装置的混凝池搅拌机。
背景技术
混凝池即混凝沉淀池,是给排水中沉淀池的一种,混凝过程是工业用水和生活污水处理中最基本也是极为重要的处理过程,通过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颗粒能互相聚合而形成胶体,然后与水体中的杂质结合形成更大的絮凝体,一般在混凝池中设置搅拌机以保证废水与絮凝剂的充分混合,但是在絮凝搅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会携带部分胶体颗粒浮在废水水面上,影响沉淀效果,同时气泡使废水水面升高,可能使废水溢出絮凝池,影响污水预处理的正常进行。
目前污水预处理的过程中,通常采用添加消泡剂的方式来消除泡沫,从而使得消泡剂消耗量较大,进而提高了污水预处理的成本;且现有技术中混凝池搅拌机内部的搅拌结构较为简单,多是采用最原始的搅拌杆进行搅拌工作,从而使得污水搅拌的不是很均匀,进而使得污水预处理的整体质量不佳。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带有消泡装置的混凝池搅拌机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消泡装置的混凝池搅拌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消泡装置的混凝池搅拌机,包括混凝池搅拌机主体,所述混凝池搅拌机主体包括混凝池本体,混凝池本体底部沿圆周方向等距分布有四个支撑腿,支撑腿底部设有脚垫,且每两个相邻的支撑腿之间设有加固杆,混凝池本体外侧设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远离混凝池本体的一侧设有控制按钮,且混凝池本体顶部设有顶盖,顶盖顶部中心处设有驱动电机,顶盖顶部且位于驱动电机一侧设有进料口,混凝池本体内部且位于顶盖底部设有可有效提高污水预处理整体质量的搅拌结构,搅拌结构包括转杆,转杆外侧靠近顶盖的一侧设有可有效减少消泡剂使用量的消泡结构,混凝池本体底部中心处通过电子阀门连接安装有出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混凝池本体与顶盖之间设有密封圈,且进料口与顶盖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操作面板与控制按钮之间电性连接,操作面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且控制按钮与电子阀门以及驱动电机之间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搅拌结构包括转杆,转杆外侧沿高度方向等距分布有多个连接杆,且转杆外侧通过连接杆连接安装有螺旋状搅拌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转杆设在驱动电机输出端且位于混凝池本体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消泡结构包括滑环,滑环外侧沿圆周方向等距分布有两个泡沫材质的泡沫杆,滑环内侧沿圆周方向等距分布有两个滑槽,转杆外侧靠近顶盖一侧且沿圆周方向等距分布有两个限位杆,其中滑槽与限位杆之间相互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搅拌结构,当该混凝池搅拌机在工作过程中,通过使用螺旋状搅拌杆代替传统普通的搅拌杆,从而可以使得搅拌机将污水搅拌的更加均匀,污水处理的更加彻底,提高污水预处理的整体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柏瑞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柏瑞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530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